.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pdfVIP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 佐藤仁史 (日本国庆英义塾大学) 摘要:本文以清末民初地方精英地域整合为中心,探讨了整合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地域社会观、民俗观 和民众观。作者着眼于上海县陈行乡精英所留下的“歌谣”,将精英在竹枝词中吟咏的民俗内容和他们收集歌 谣的意图,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精英;民俗观;歌谣;竹枝词;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对清末民初的地域整合过程及其特质的不断关注,地方自治制度的引进及其对地域 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的注目。尤其是有关推动地方自治的精英阶层活动 的实证性研究近年来甚为盛行1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对作为这些研究前提的国家-社会关系 2 这一分析框架所具有的界限,存在着关涉理解基础的批判 。 为了克服上述研究存在的界限,笔者认为采取以下的方法较为有效。即如山田贤所明确 地总结的那样,以明清史为中心的、着眼于地域社会的诸研究,方法上具有两个有效性,(一) 着眼于“秩序意识”及其所产生的场所、(二)着眼于集鎮、县、省等多层级地域的“物的再生 产机能” 的特质3 。据此,用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去探讨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社会关系变迁过程 是可能的。关于前者,为恢复乡土秩序而进行的实践,与国家体制的结构及其秩序存在着何 种关系呢?从这一角度可能唤起探讨地方自治性质的必要性。关于后者, 可以对明了以下的论 1 最近日本的研究有:田中比呂志:《清末民初における地方政治構造とその変化:江蘇省寶山県における地 方エリートの活動》,《史学雑誌》104编 3 号,1995年;《清末民初における立憲制と地方エリート:張謇に おける立憲と地方自治の思想》,《史学雑誌》108编1号,1999年。稲田清一:《清末、江南における“地方 公事”と鎮董》,《甲南大学紀要》文学編109号,1999年;黄東蘭:《清末期中国における地方自治制度の 導入と日本:天津県の地方自治実験を中心として》,《東洋学報》84卷1号,2002 年。中国的研究有:马小 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魏光奇:《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 财政》,《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及其《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历史研究》,1998年2期等。 2 吉澤誠一郎∶《書評:小浜正子著〈近代上海の公共性と国家〉》,《東洋史研究》60卷 2号,2001年,及其 《天津の近代:清末都市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统合》,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年,8-13页。 3 山田賢:《中国明清时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会论”の現状と課題》,《歴史評論》,580号,1998年。 1 点:即对于国家和行政机构的“物的再生产机能”和在地域社会中独自形成的物的再生产机 1 制之间的侵吞、替代、冲突等相互关系的过程 。 有基于此,关于前者,笔者认为精英的乡土教育活动是以从“乡土”产生的秩序为根据, 以全体秩序的恢复为目标的2 。在那里主要引用的是他们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言行,而对于那 些无法受到学校教育的普通民众整合的方式,以及关于以社会教育为整合起点的地域社会观 和民众观等,未能做出充分的讨论。所以本稿,希望通过该问题的讨论,来引发对直接面对 推动地域整合这一课题的当地士人是如何去接触地域的民俗和民众,及其基于什么样的社会 观和世界观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可是,这一问题的分析对象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广泛,因此, 本稿只是解释精英在竹枝词的吟咏中所体现的民俗观及他们收集歌谣的意图,并藉此为解决 3 前揭问题打下基础 。 竹枝词向来主要在文学、民俗学和方志学等领域研究中被收集、整理和加以分析。竹枝词, 文学研究中广泛涉及,而史学研究中大多只是作为旁证而予引用。竹枝词的作者是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意图去吟咏和收集竹枝词的呢?可以说已有的研究对此没有进行深 入的探讨。从方志学的立场精心收集和整理竹枝词的顾炳权指出,留下竹枝词的文人是“处 于地方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

文档评论(0)

zqianqxf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