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首页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临床检验教研室编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
一. 血液生理概要
1.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2.血液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 (2)协调功能 (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4)防御功能
二.采血方法:有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真空采血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分,减少了溶血现象,使检验结果更可靠,有利于样本收集运送和保存,防止院内血源性传染病。
二.血液涂片制备
1.手工推片法 一张良好的血片,应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一定空隙。
2.载玻片压拉法 适用于血细胞活体染色。
3.棕黄层涂片法 适用于白细胞减低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等。
三.细胞染色
1.瑞氏染色法
(1)瑞氏染料 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又名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伊红和美蓝;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2)染色原理 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3)pH值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染色偏蓝。
(4)注意事项 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再染色。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防止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
四.质量控制
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则越薄。血细胞染色时染色过深,过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pH值、染液浓度密切相关。染色过浅纠正方法是延长染色时间,调节pH值,染色过深纠正方法是缩短染色时间、稀释染液、调节pH值。
一、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见于各种原因出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原因溶血,如溶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造血原料不足:铁缺乏或铁失利用,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伴发的贫血等。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红系细胞增殖性疾病,红细胞计数在(7~10)×1012/L.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如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如严重腹泻、呕吐、多汗、大面积烧伤等。
(三)操作方法
1.红血细胞计数操作和注意事项
(1)计数 灌板(改良牛鲍计数板)后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
(2)白细胞影响:白细胞过高者(WBC100×109/L),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应将患者的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或直接在高倍镜下计数红细胞数。
二、血红蛋白测定
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为例。
(一)检测原理
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后者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或通过制备的标准曲线查得 血红蛋白浓度。
(二)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和高原地区居住者。上午7时Hb达高峰,随后下降。
2.病理性变化
(1)某些疾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
(2)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
三、红细胞形态检查
(一)质量控制
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2.注意检查顺序的完整性。
(二)参考值
瑞氏染色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为双凹圆盘形、细胞大小一致、平均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4 年第65 号法律公告《2004 年进出口(战略物品) 规例(修订附表1 .pdf
- 200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答案解析.doc
- 200702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pdf
- 200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提纲.doc
- 2009年第二季度汽车领域新授权发明专利(精选).doc
- 2011-2012年全球及中国环氧树脂产业链研究报告 -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pdf
- 2011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疗设备.doc
- 2011年度“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doc
- 2012年年度报告 - 美特斯邦威.pdf
-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及研究生科技标兵 .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