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犯认定标准的客观化问题探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主犯认定标准的客观化问题研究 1、相关定义 1.1、”幸福”概念梳理 2.1.1词源学 英文世界里happy、lucky、fortunate、wellbeing都有幸福的意思,其中happy 是主观感受,”happy,having feelings of pleasure, for example because something good has happened t”?o you. ; lucky表不偶然机会造成的巧合;fotrunate也含有幸运的 成分,但比lucky更多地用于严肃正式的场合;wellbeing是状态的描述。 汉字的历史长河中也可以寻找到幸福,”幸”最早是象形字,源于枷拷犯人的 刑具。最早的”幸”就是描画”一种刑具,将一个人的双手捆在夹板中,两头用 绳子捆住,可以说,这就是原始的手铐。””幸”在形和声上是和”刑”联系 在一起的,刑是灾,是祸,然而”幸”在意思上表示的是幸福、幸运,”幸”字巧 妙的将灾祸和福运牵在一起,感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 文化中的辩证哲学思想,中国古人早己看清福祸的相依、相倚关系,即消灾免祸 便是福,此刻灾祸彼时幸运,反之亦然。 “福”从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左上部是个”酉”,左下部分是”手”,右部分 是”示”,整个字的意思就是”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前祭献,求得保佑。”汉代 许慎也解说”福,祐也。”福是祈祷保佑的意思,古人在祈求什么呢? “ 畐内 有十表示器中充实之意。后来凡是与充实有关的字,大多从高。如福, 是祈求充实(即富足)。” 追本溯源不同的语言世界里对幸福有不同的阐述,这有语言方面的原因,也 与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有关,但是综合分析可知,幸福起源于人们对物质 的富足和精神的欢愉的期盼。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欢愉从来都是一种稀缺状态, 因为稀缺,因为不是人皆可得,所以得到的人便是幸运的,持久拥有的人便是幸 福的。 9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中、西幸福观发展史 幸福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自古以来,各领域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诸 多概念,细数幸福的概念,犹如漫撒银河的星星,颗颗都是思想者智慧的结晶。 中国思想史上幸福观的梳理,离不幵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幸福观的探 寻。儒家思想植根于国人心中,其历时之久,影响之广是其他任何思想派别不可 取代的,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作为主流思想之外的另一条路历来也有广大的跟随者。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用其一生周游列国退而著述的经历,言明幸福就是进 言治国,修养道德。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幸福就在于寻求被放逐的本真之心。荀 子主张人性本恶,幸福就是矫正与生俱来的恶性陋习。儒家学说发展到董仲舒愈 益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因为董仲舒认为统治阶层的的幸福是上天注定的,人们 应该恪守三纲五常,遵从上天的安排。儒家学说的完善阶段应是宋明理学,反对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将幸福与道德规范划等号。 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儒 家幸福观的脉络和特色。儒家的幸福观宣扬对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从,艇抑物 质欲望的满足,这种对欲望的距抑最后演变为鲁迅笔下”吃人的礼教”。 儒家维护社会规范,道家却逃避尘世礼教,崇尚自然状态。老子的《道德经》 阐释”道”,顺应其自然的发展理路,而不去约束改变本初规律。庄子承接老子思 想,”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仁义是踪刑,是非是劓刑。” ?人生只有适应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儒家和道家都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幸福,佛家却认为幸福在彼岸。佛家认为人 生因为种种欲念而必然经历各种痛苦,所以只有戒除欲念才能与幸福相遇。 儒家在尘世社会官场等级中寻找幸福,关键词是礼教;道家在忘乎自己的无 欲无求的原处状态中寻找幸福,关键词是自然;佛家在体认佛性中寻找幸福,关 键词是修行。 西方对幸福的探讨更是源头深远,观点繁多。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知识才能获得幸福;德谟克利特说幸福不在 于占有畜群和黄金,幸福和不幸居住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柏拉图的幸福是德和智;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至善。古希腊的哲学家倾向于从理性和灵魂中寻找幸福,明 确物质和财富不能带来幸福。 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前期,著名的伊壁鸡鲁学派遵从快乐至上的原则,认为快 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与之针锋相对的斯多葛学派认为无动于衷就是幸福, 10 第2章概念反思 类似于中国道家学说的幸福观;奥古斯丁主张只有把爱上帝作为唯一的目标才能 齐心协力共同达至幸福的天堂;托马斯将幸福寄托给来世和上帝。这一时期各个 派别的幸福观可以用三个词总结,即快乐、无欲、上帝。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眼中的幸福就是对艇斥压抑已久的人性的尊重和 解放。n世纪以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等为代表的经验论派看来幸福就是 后天经验带给感官的快乐,与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