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课异构课件2.ppt

《教师参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课异构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参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课异构课件2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 荒漠化防治 (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二)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三)防治的原则 1.两个 “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 (三)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怪柳 狼尾草 建防护林带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从1978年起,国家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网体系的建设,它横跨13个省级行政区,绵延4480千米,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0%以上,整个工程计划在2050年全部完成,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三北”防护林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科尔沁草原 P40活动 课本P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1)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 (2)气温的日较差变大 (3)沙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 (4)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有哪些启示? 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埴,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都要做到用养结合,不要再犯古人的错误。 3、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农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的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的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当前居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的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好的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4、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本节内容结束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思考: 我国的荒漠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世界主要的荒漠分布区 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一. 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指土地生产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2.表现: 沙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 沙质荒漠化:风力长期侵蚀作用形成 水土流失 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沙 漠 化 二.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分布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二.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行政范围 涉及新疆、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和甘肃北部等地区 结合如下两幅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讨论其自然地理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 呼和浩特 距渤海 千米 呼和浩特 喀什 喀什 距渤海 千米 距印度洋 千米 560 3510 1870 1.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地形 山岭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干燥,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3.气候 4.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多为内流河 5.植被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关系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大; 水文——多为内流河,水量小; 植被——稀疏,对地表保护作用差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