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兰平原噶玛兰族之来源分布与迁徙以哆啰美远社猴猴社为中心
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佈與遷徙──以哆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
詹素娟
一、前言
二、宜蘭平原的史前文化與類緣分析
三、宜蘭平原噶瑪蘭舊社之族群分析
(一)溪北各社
(二)溪南各社
四、哆囉美遠社的來源、流遷與類緣關係
(一)宜蘭社頭
(二)花蓮港加禮宛庄
(三)花蓮新社
(四)花蓮姑律社
五、猴猴社的來源、流遷與類緣關係
六、結論
一、前言
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種類、分佈與遷移,向來是一個複雜而難有定案的問題。宜蘭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或廣義的說,其上的平埔族群,亦為如此。過去,由於考古資料的缺乏、文獻資料的不足,及調查研究上的困難,使我們對平原上族群問題的瞭解,較諸其他地區有更大的空白。
幸而近年來,由於語言學者前後累積了不少語料,並在分類上有進一步的嚐試與討論﹔民族學者對口碑傳說的整理、記錄,及近一、二年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使我們終能勉強一窺平原人類族群關係的究竟。或許,即使連以下的歸納、分析,也只是推測而已。但,至少使我們明白,窄小僅330平方公里的宜蘭平原,所具有的豐富族群內涵。
本文即試圖結合歷史文獻、口語傳說、考古材料及語言學者的研究成果,描繪宜蘭平原上的族群來源、空間分佈,並以哆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討論噶瑪蘭族的類緣關係。
本文所利用的材料,為近代研究者調查、搜羅的成果﹔所處理的題旨,卻主要是十七世紀前的族群現象,並偶及於近、現代的變化。希望藉由本文,能對台灣平埔族群的來源、分類、分佈,提供一個比較細緻的圖像,做為來日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二、宜蘭平原的史前文化與類緣分析
從日治時代迄今,宜蘭地區的學術性考古調查,約有下列成果:
1.1897年 伊能嘉矩 記錄土器、雕刻、人偶 2.1933年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 發掘新城石棺 3.1935年 吉田茂 發現紡錘車 4.1964年 盛清沂 普調之後,區分史前遺址為兩大系統──新城、舊社系統 5.1980年 黃士強、劉益昌 全台普調,亦及宜蘭地區 6.1987年 黃士強 溪南地區普調、試掘──亦接受新城、舊社兩系統之分類 7.1992年 連照美、宋文薰 區分宜蘭史前文化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鐵器時代十三行文化兩類 8.1993年 劉益昌 發掘大竹圍遺址,提出四大系統之分類──新城、武荖坑、舊社、中央山地
綜合4~8項的調查研究成果,宜蘭平原起碼曾經存在兩種類型的文化:一是新石器時代文化(5000~2000B.P.),此約等於盛清沂所謂的新城系統﹔另一則為鐵器時代十三行文化(2000~400B.P.),略相當於盛清沂指稱的舊社系統。
劉益昌的研究,則又從新城系統分別出武荖坑系統,其大致內容如下(劉益昌1993:43~49):
(一)新城系統(5000~3500B.P.)──約等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內含:
大竹圍遺址(礁溪鄉白雲村)
新城遺址(蘇澳鎮新城里)
(二)武荖坑系統(3500~2000B.P.)──約等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內含:
枕頭山遺址(員山鄉枕山村)
內員山遺址(員山鄉永和村)
大礁溪遺址(員山鄉枕山村)
內城遺址(員山鄉內城村)
月眉山遺址(三星鄉集慶村)
大隱遺址(三星鄉大隱村)
員山遺址(冬山鄉員山村)
武荖坑遺址(蘇澳鎮新城里)
(三)舊社系統(1000B.P.左右)──約等於鐵器時代,內含:
溪北──打馬煙、下番社、宜蘭農校、奇立丹、哆囉美遠、貓里霧罕、珍仔滿力等遺址
溪南──加禮宛、社尾、新店、流流、利澤簡、奇武荖、武淵、打那岸、珍珠里簡、南搭吝等遺址
(四)中央山地系統
本文以劉益昌的分類,做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礎。
從上述資料(見圖一、二、三,引自劉益昌1993:44、45、47),我們可以得到兩點認識:
距今約2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新城、武荖坑系統),大多分佈在近山地區──如山丘、山坡或河階地形﹔較晚期(2000~400B.P.)的鐵器時代十三行文化遺址(舊社系統),則幾乎多分佈於海拔大約5~10公尺的沙丘、平地。
據盛清沂的初步推斷,舊社系統遺址的文化現象與地理位置,及出土陶片的花紋、材質與形制,均和北海岸的舊社系統相類。盛清沂認為:所謂舊社系統,應即是凱達格蘭族及其支族噶瑪蘭之遺址﹔其下限,由傳說及遺物推斷,可下接漢人開闢之時。(盛清沂1964:129) 有關凱達格蘭與噶瑪蘭兩族的關係,後文再談。至少,考古學者均肯定:宜蘭平原上之所謂舊社遺址,與噶瑪蘭人有時空上的相續關係。遺址地點,也與文獻上考訂出來的噶瑪蘭舊社,大多吻合。因此,我們可以說:宜蘭平原目前已知在距今2000~5000年左右,已有住民,他們是新城、武荖坑文化系統的主人﹔而距今400~2000年前的平原邊緣近海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pdf VIP
- 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CAAC理论考试题库(各地真题).docx VIP
- 《武经射学正宗》原文及翻译注释.docx VIP
- 医院纪检监察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汇编.docx VIP
- 长城钢铁行业主要设备润滑要求及润滑解决方案.ppt VIP
- 古籍《射经》王琚.pdf VIP
- 部编版六上语文课程纲要 .pdf VIP
- DB32_T 4787-2024 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标准.docx VIP
- 2024NFPA101美国国家消防安全规范中文版.pdf VIP
- 一种松香胺聚氧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