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维酸发酵过程变温控制探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拉维酸发酵过程变温控制探究

克拉维酸发酵过程变温控制探究   作者:朱校适 冯涛 王永红, 黎亮 张嗣良 刘新山 曹斌 【摘要】 本文在50L自动控制发酵罐上进行了克拉维酸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优化试验。分别将发酵过程全程温度控制在24℃、26℃、28℃下进行发酵时,通过对发酵各阶段的重要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对棒状链霉菌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降低对数生长期发酵温度可明显缓解前期供氧不足的矛盾。进而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变温控制,使克拉维酸的产量由原来3950mg/L提高到4500mg/L,增产11.5%。 【关键词】 克拉维酸; 发酵; 变温控制; 溶氧 ABSTRACT The present work reported optimization of temperaturecontrol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clavulanic acid fermentation on 50Lfermentor. Fermentations run under isothermal way in full processes at 24℃, 26℃ and 28℃ respectively. The profound parameters involved in metabolism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different phas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greatly affected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lower temperature evidently increased the dissolved oxygen level at the idiophase. Finally a new temperaturecontrol strategy was adopted and clavulanic acid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11.5%. KEY WORDS Clavulanic aci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control; DO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抗菌活性很弱。但当C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成复方后可以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增大其抗菌谱,有助于克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 CA是由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在研究中我们发现CA发酵在进入对数生长期后溶氧易于跌零,影响CA生物合成。据文献报道温度对棒状链霉菌生长和CA合成都有影响[1~3]。本文以工业生产菌种为对象,考察温度对CA发酵的影响并研究如何通过变温控制提高CA的发酵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F21,由山西威奇达制药厂提供。 1.2 试剂 硫酸氢四丁基胺、 NaH2PO4·2H2O、 乙腈(色谱级)、NaOH、CA标准品。 1.3 培养基 (1)种子培养基主要成分为甘油、豆粉、糊精;pH8.0,121℃灭菌30min。 (2)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为甘油、豆粉、糊精、吗丙酸、FeCl3、ZnCl2、MgSO4、MnSO4、CuSO4、CaCl2、FeSO4,pH7.0,121℃灭菌25min。 1.4 培养 (1)种子培养 在无菌的条件下,向装量为600ml/3000ml三角瓶中接入3.5ml孢子液。在25℃,23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72h,然后转入二级种子罐培养48h。 (2)发酵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从种子罐取1L种子液接入装量为35L发酵液的50L罐中进行培养。采取分批补料工艺,从20h左右开始补加甘油,用20%氨水自动调控pH在7.0±0.05范围之内。以溶氧30%作为最低限制性溶氧值,每间隔8h取样进行离线参数测量,包括pH、菌浓、黏度等参数并涂片观察菌丝状态;从31h开始进行效价测量。发酵最后阶段每4h取样一次。当大比例的菌丝开始自溶、溶氧回升、效价停滞时放罐。 1.5 测定方法 (1)菌体浓度的测定 采用菌丝占溶液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取10ml发酵液反复的离心(3500r/min,10min)和洗涤,直到离心后的固含物中不含有杂质为止,记下菌丝的体积百分比作为菌体浓度;发酵液第一次离心得到的上清液留用。 (2)尾气分析 采用生物尾气分析仪(PS6000型,购自重庆哈特曼测量仪器有限公司)对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和摄氧率(OUR),呼吸商(RQ)进行数据采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