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VIP

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談談金文中宋人所謂“觶”的自名( (首發) 謝明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年6月湖北隨州市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西周墓地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觶(出土時觶內附斗),蓋、器同銘,分別作“”、“”,其中器銘有一字被補丁毀壞(《文物》2011年11期第51頁圖79.3、10)。關於該銘文,發掘簡報釋作“且(祖)南獸乍(作)寶”,《銘圖》10574等把“獸”改釋作“雚”,把整個銘文釋作“且(祖)南雚乍(作)寶”。《禮樂漢東》亦把“獸”改釋作“雚”。該觶器銘後來又著錄於《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周忠兵先生據之釋作“乍(作)寶瓚彝(?)”,認爲“瓚”可讀爲“祼”,是用來說明青銅觶的功用主要是用於祼禮,它與卣一樣,都是用來盛鬯酒而非飲酒器。該觶出土時所附斗應即用來挹取觶中的鬯酒。我們認爲“雚”、“瓚”的改釋以及“瓚”讀爲“祼”的意見可從,蓋銘“瓚”字與器銘“瓚”字相比,只是前者上下兩部分筆劃斷開而已。《合集》27456正+《合補》10222正上面有“其示瓚”之語,其中“瓚”原作“”、“”,其寫法與器銘“瓚”字寫法基本相同。觶銘“瓚”字頭部作“”形,類似寫法亦見於“”(郳公鎛,《古文字研究》29輯第397頁)以及“”(散氏盤,《集成》10176)等所從瓚旁。 上引觶銘對宋人所謂觶這類器物的定名研究非常重要,但由於舊沒有得到正確的釋讀,故其重要性一直被研究者忽視。我們認爲整個銘文應該釋作“乍(作)寶瓚(祼)雚(鑵)”。 現在一般稱爲觶的青銅器,其名來源於宋人(《博古圖錄》卷16),至於將此類青銅器稱爲“觶”的根據是什麼,我們並不清楚。宋人所謂青銅觶這類器物,其器形特徵是:橫截面多爲圓形或橢圓形,敞口,束頸、鼓腹較深,腹徑略大於口徑,下有較高圈足,有的有蓋。朱鳳瀚先生曾認爲:“宋人所名之觶出現於殷代中期,通行至西周早期,西周早期以後即罕見,所以東周禮書中經常出現作爲飲酒禮器的觶似不大可能即是宋人名其爲觶的銅器。”宋人對青銅器的命名,有時候並不準確,如宋人定名爲“觚”的那類器物,根據新出資料中它所帶自名來看,實應命名爲“銅”。那麼宋人對青銅觶的命名是否準確呢?兩周銅器中所謂觶是否帶有自名呢?其具體情形又如何?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這些問題。 從西周金文看,所謂觶罕見帶自名。研究者提及西周金文中所謂觶帶自名的例子見於進觶(《文物》1986年1期14頁圖32.33,《集成》09594,《銘圖》10860),此器或稱爲壺,研究者已經指出稱壺不準確,應稱爲觶,我們認爲稱觶可信。該觶銘文作“進乍(作)父辛△,亞朿”。其中△字,蓋銘、器銘分別作“”、“”,李學勤先生說:“疑從‘羊’聲,讀爲‘觴’。《說文》‘觴’字下云:‘實曰觴,虛曰觶。’觶實以酒就叫作觴。如果這一猜想不錯,本器仍應稱觶。”黃盛璋先生隸作“”,認爲:“‘’字僅見此器,當表器名。從系從,系自是形旁,則表鬯中盛羊肉所以祭祀,當爲會意。音讀未詳,如讀羊聲或鬯聲,古音皆在陽部。此器爲圓壺而四角變方,乃圓壺之變種,故立專名,以與圓壺區別。”△字,現一般隸作“”。周忠兵先生認爲: 其構形與“”相似,其中的“鬯”應爲義符,爲聲符。且所從的欠與所從的特殊欠旁相同,表明可能也與酒有關。它的構形可能與、懿一致,都是會意字(引者按:原注:關於厚所從特殊欠的與酒有關以及、懿爲會意字的論述參看林澐《說厚》,《簡帛》第五輯第104-10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因“”爲觶形器的自名,故“”應該是一個與“觶”讀音相近的字。具體爲何字,還待研究。 西周金文中除了上述的進觶帶有自名外,是否還有其它宋人所謂觶也帶有自名呢?我們認爲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是帶有自名的觶的相關銘文未受到研究者重視而已。 仲鑵蓋(《集成》09986)、《銘圖》19230)屬於西周早期,原藏羅振玉,現藏旅順博物館,與它相配之器不存。仲鑵蓋內壁鑄銘文4字,始著錄於《三代》18.19.7。該銘文作“中(仲)乍(作)旅”,其中即鑵字,研究者或讀作“罐”。從“鑵”字所處位置來看,它位於金文中習見的器名修飾語“旅”之後,應是器物的自名。仲鑵蓋器形作“”,由於缺失所配之器,故仲鑵到底是一件什麼形制的器物,舊不得其解。 《銘圖》10855著錄了一件2006年見於崇源國際(澳門)秋季拍賣會的西周中期前段的器物,《銘圖》稱之爲伯飲壺,又括注伯飲鑵。該器蓋、器同銘,銘文作“白(伯)乍(作)酓(飲)△”,其中“△”字,蓋、器分別作“”、“”,《銘圖》釋作“鑵”,可從。從位置看,此銘的“鑵”顯然也是自名,該器應根據其自名稱之爲伯鑵。伯鑵器形作“”,從其形制來看,我們認爲它顯然即宋人所謂觶的那類器物,也就是說宋人所謂觶的那類器物,西周當時應該是稱作“鑵”。 本文開頭所提及的葉家山出土的那件觶,器形作“”,從其形制看,它無疑應即宋人所謂觶。此觶銘文在剛發表時,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