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三美论”及其诗歌实践.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的“三美论”及其诗歌实践

闻一多的“三美论”及其诗歌实践 单 位:文化与传媒学院 科 目:中国现代文学 作 者:文宗理 电 话E-mail:wenzl@163.com 闻一多(1899—1946) 湖北蕲水人。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学术著作《楚辞补校》、《神话与诗》、《离骚解诂》等。 生平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1921年 ,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毛泽东的评介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闻一多: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新格律诗 所谓新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系统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诗的具体主张 ,要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押韵 、每行诗的“音尺”(又称音步,英文feet的意译)数要相等、由调和的音节产生整齐的诗句。经过这样的倡导,格律诗成为新诗中的一种体裁。 经过闻一多、徐志摩人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新格律诗的基本特征:押韵,且诗行相对整齐;在这一前提下,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格律形式。 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它不但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而且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美论” 闻一多为纠正新诗漫无节制的形式,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提出新诗创作要讲求“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三美论”是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的概念。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纠正了白话新诗创作中态度不够严肃、过于散文化的倾向,并为重建诗歌范式做出尝试性的努力。 “三美”原则的体现:《死水》 《死水》一诗体现了闻一多倡导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格律体式。 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而构成诗的节奏主要是音尺、平仄和韵脚。而其中重点是“音尺”。《死水》每段四行,每行九字,每行的音节都包括一个“三字尺”和“二字尺”。错综交替,音节富于变化,收尾双音词,通篇押韵,韵脚和谐。 “绘画美”,主要指词藻。他认为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冬夜评论》),像《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罗绮”、“云霞”等等。 “建筑美”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死水》全诗五节每节四行,每行都是十字句,被人称为方块诗,体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死水》正是被公认为闻一多“三美”格律诗式的典型。 《死水》的形式分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韵脚)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韵脚)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韵脚)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韵脚) “音乐的美” 所谓的“音乐美”,一是指每一首诗的音步(顿)一致或变化有规律;二是讲究间行押韵,允许节节换韵。 《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 每句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式的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换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 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偶句押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 因而读起来抑扬顿挫,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