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观与保举东晋南朝道教试炼传统及其发展-中国文哲研究所.PDFVIP

试观与保举东晋南朝道教试炼传统及其发展-中国文哲研究所.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试观与保举东晋南朝道教试炼传统及其发展-中国文哲研究所

※「宗教視野下的試煉與苦難」專輯※ 試觀與保舉:  東晉南朝道教試煉傳統及其發展   張超然* 前 言 1 如同其他帶有祕密傳授性質的知識系統一樣 ,道教 (尤其是早期方士傳統) 也有其自身的試煉傳統 。葛兆光便曾以 〈杜子春〉為例說明道教的試煉傳統 ,以為 它所描述的是一個放棄凡俗世界短暫生命 ,轉向追求神聖世界永恆生命的過程 ,而 這個過程至少必須經歷面臨生死的抉擇 、拒絕情愛的自覺以及割捨個人香煙血脈等 方面的試煉 。葛氏認為這些試煉來自道教原有的傳統 ,希望以此修正部分日本學者 以為杜子春故事與祅教有關的論點2 。相較於葛兆光主張試煉的作用在於要求放棄 凡俗的生命形式 ,以之追求神聖的永恆生命 ,小南一郎則根據《抱朴子內篇》與《神 3 仙傳》指出:這些從師之後不近情理的試煉 ,在於要求弟子對於師資的絕對信賴 , * 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1 例如中國古代醫學的傳授便具有祕密性質。詳參山田慶兒 :〈古代中國醫學的傳授〉,山田慶兒 2003 4 13- 著 ,廖育群 、李建民編譯 :《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年),頁 438 2000 ;李建民 :《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年), 76-84 2008 頁 ;李建民 :《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 年),頁 119-165 。 2 葛兆光 :〈經歷試煉 :小說、歷史和現實中的道教信仰考驗〉,《屈服史及其他 :六朝隋唐道教的 硏 2003 228-229 思想史 究》(北京 :三聯書店 , 年),頁 。 3 《抱朴子內篇》與《神仙傳》均為兩晉之際江南道士葛洪(283-363) 的作品。唯目前留存的兩種《神 仙傳》版本 (《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明代毛晉輯本與 《增訂漢魏叢書》本)已非葛洪原本 ,而 是後人集佚的結果。關於 《神仙傳》的文獻學研究 ,可參Robert Ford Campany, To Live as Long as 5    ‧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 「宗教視野下的試煉與苦難」專輯 作為實踐傳授要訣與否的主要依據 。為了確認這樣的信賴 ,因而發展出許多必須放 棄俗世生命價值與家庭倫理價值之類的試驗4 。李豐楙同樣從明師簡擇弟子的角 度 ,看待 《抱朴子內篇》所記述的試煉傳統5 。然而仔細比較上述兩種見解 ,不免 對於道教的試煉傳統究竟是作為傳授要訣之前的審核機制 ,抑或是進入神聖世界之 前所做的訓練與測驗 ,產生疑惑 。 小南一郎與李豐楙的討論主要根據 《抱朴子內篇》或 《神仙傳》,其中用以論 證的案例雖能符合信賴師資或簡擇弟子的觀點 ,卻無法涵蓋所有道教行使試煉的意 圖與目的。我們同樣能夠同意葛兆光的見解 :道教本有試煉傳統 ,不必依賴其他宗 教傳統的挹助 ,但是這樣的傳統恐怕不是自始便由所有道派所共享 ,而成為明晰、 穩定的觀點 。如同本文所指出的 ,隨著發展初期不同教派之間的頻繁互動 ,以及其 他宗教傳統的強勢影響 ,道教的試煉傳統存在一個逐漸發展、豐富的過程 。以杜子 春的故事為例6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