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由茵陈、山栀、赤芍、车前子(包煎)、连翘、柴胡、黄芪、虎杖、垂盆草、田基黄、大黄、丹参、茯苓、甘草共14味中草药组成]随症加减治疗,水煎上述中药汤剂300 ml,分2次口服,以及西药对症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肌苷、维生素B6及ATP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愈95例,好转25例,未见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0-02 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主要发病机制多因饮食不洁,伤及脾胃,湿热毒邪内蕴,肝郁气滞血瘀,胆汁不得外泄而周身发黄。茵陈、山栀、大黄三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下泄,有利于黄疸消退。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伤寒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1-2]。清热利湿配合活血化瘀之法,适当随证变通,收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佐证。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笔者于1998年9月~2009年9月采用清热利湿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中,急性甲型黄疸肝炎84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36例,男性10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1岁,平均35岁;病程7~30 d。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大于80 U/L,总胆红素(TbiL) 30~106 μmol/L,HBsAg阳性者3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修定的诊断标准[3]。 1.2治疗方法 基本方剂:茵陈30 g,山栀15 g,赤芍15 g,车前子(包煎)30 g,连翘30 g,柴胡12 g,黄芪30 g,虎杖15 g,垂盆草20 g,田基黄20 g,大黄12 g,丹参20 g,茯苓15 g,甘草5 g。若湿重者加藿香、佩兰或川朴;腹胀肝区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纳差者加焦三仙;胁下?块者加鳖甲、三棱、莪术;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失眠多梦加夜交藤、酸枣仁,每日1剂。用法:头煎加水400 ml,煎30 min,取汁150 ml;二煎加水300 ml,煎30 min,取汁150 ml。两煎混合,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 西药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维生素C 3.0 g、肌苷0.2 g、维生素B6 0.2 g及ATP注射液40 mg、辅酶A注射液100 U,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均1次/d,15 d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1个月。 基本方剂使用临床依据: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或晦暗,恶心厌油,纳呆,口干苦,胸脘痞满,大便干或溏薄,小便黄赤,苔黄腻或白滑,脉弦滑数或沉缓无力。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 2结果 治愈95例,好转25例,未见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 3病案举例 患者,男,36岁,初诊日期:2004年7月21日。 全身发黄、腹胀、尿黄1月余。入院1周前开始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继而周身发黄,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入院后经中西医治疗,曾用过青霉素、维生素B12,葡萄糖,辅酶A,肌苷,地塞米松等,中药曾服用茵陈蒿汤等,经治疗2周,黄疸仍未消退。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如橘皮色,肝脾肋下未及,肝功能检查:TBiL:40 μmol/L,结合胆红素(DB):10.2 μmol/L,ALT:508 U/L,AST:315 U/L,HBsAg(-)。刻下:患者发热已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不明显,腹胀,小便短赤,排尿有灼热感,大便稀。舌苔微黄、质正常,脉滑数。 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认为是湿热发黄(偏于中下二焦)。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退黄。 方药:茵陈60 g,山栀15 g,赤芍15 g,白芍15 g,车前子(包煎)30 g,连翘30 g,柴胡12 g,虎杖15 g,垂盆草20 g,大黄12 g,丹参20 g,瞿麦12 g,泽兰12 g,木通10 g,丹皮10 g,泽泻10 g,茯苓15 g,甘草5 g。 治疗经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