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光透视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研讨
X光透视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研讨【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97-02 【摘要】目的:探讨在X光机监控下为肿瘤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方法:用我科的德国SIMENS DSA ARTISF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监控下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对56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 结果:应用PICC置管术56例次,插管成功率为100%,留置时间28~186天,平均置管时间为92天。 结论:在X光机监控下为肿瘤患者建立PICC通道,手术全程可以监控,其过程直观,对血管走向及导管头端位置判断准确,一次置管成功,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低,术后发生漏液、静脉炎、脱管及导管堵塞的可能性极低,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X光监控;PICC管;化疗;护理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患者常常会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甚至导致静脉堵塞导致患者肢体肿胀,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风险小、痛苦少,为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及化疗患者带来福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赢得抢救时机,临床应用广泛[1]。但PICC导管不位于上腔静脉时,称之为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12.5%[2]。因此行PICC置管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护理问题,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降低穿刺风险,减少并发症,加强护理。我科共有56例患者选择在X光机监控下行PICC术。对其术中及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以来,对我科住院的56例患者选择在X光机监控下进行PICC置管术,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6-83岁。置管时间为28~186天,平均置管时间为92天。55例次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1例因送管达锁骨下静脉后无法进入上腔静脉,给予2ml碘海醇由PICC管注入后显示患者锁骨下静脉闭塞,征得病人同意后,将该管拔出改为左手重新置入获得成功,8例在穿刺时进入颈内静脉,经调整后送入上腔静脉,成功率98.2%,1例患者因已行6个周期化疗后到我院仅两周期化疗,给予置管后顺利完成治疗拔管,时间为28天,余患者拔管均为化疗周期结束或需要回家休息,无一例发生漏液、静脉炎及静脉堵塞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 2 方法 2.1 材料准备:选用BD公司生产的4fr型号的PICC管,该管总长度65cm,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个,无菌手套2副,肝素钠12500u 1支,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1瓶,备止血带、碘伏、酒精、棉签、皮尺、20 ml注射器、3L粘贴伤口敷料、脱敏胶布。 2.2 患者准备:患者平卧于DSA手术台上,手臂外展呈90°,下面垫保护架。 2.3 选择前臂静脉,确定穿刺点,均选择右手贵要静脉,因其变异较小、血源充分、直、短且静脉瓣少[4]。左侧的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插管最好选择右侧。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系统,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的发生。 2.4 置管:病人平卧,按要求测量导管穿刺长度,体表投影右侧第二肋间歇水平,导管尖端最终应位于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的外1/3处,并与上腔静脉壁平行,具体管长度的测量:将上肢从躯干部向外展大约90度角,从穿刺部位开始,沿着准备通过导管的静脉测量距离到第三肋间歇水平。(PICC的置管在临床上因防止置入心脏常测量至第二肋间隙,我科大胆测量到第三肋间歇水平。)打开PICC包,戴无菌手套,根据所测量的尺寸修正导管的长度,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导管并湿化导丝。无菌操作下消毒穿刺点,范围10 cm×10 cm,扎止血带,换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以15°~30°角进针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1~2 mm,退出针芯留下套管,保持套管的位置,并在X光机监控推进PICC导管及导丝,监测其走向,使其进入或接近上腔静脉,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离开入点撕开,缓慢将支持导丝撤出,抽吸至回血,接着用0.9%氯化钠肝素液20ml冲洗,妥善固定导管。接上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通过X线下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