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伦理道德作文.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新闻伦理道德作文

材料: 8月14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被警方击毙的周克华被击毙后,很多新闻记者不是去问周母的“感受”,就是去周克华女朋友家里挖掘“线索”,有的人认为,由于大众都非常关注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的细节,所以记者为此去做一些深入报道是职责所在;但是也有人认为,记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好奇心而去伤害一些正在痛苦、悲伤中煎熬的采访对象,有悖新闻伦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8月14日被警方击毙。的周克华被击毙后,很多新闻记者不是去问周母的“感受”,就是去周克华女朋友家里挖掘“线索”,有的人认为,由于大众都非常关注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的细节,所以记者为此去做一些深入报道是职责所在,但是也有人认为,记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好奇心而去伤害一些正在痛苦、悲伤中煎熬的采访对象,有悖新闻伦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就材料而材料,而是由材料来引发你对类似事件的探讨,相关话题的看法。 “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恶魔周克华理应为其嗜血行为付出代价,但不能因此伤害他的老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毕竟其家人是无辜的。退一万步说,即便周母对其子犯罪情况有所了解,也应该由警方处理——就像周克华的女友被警方调查一样,记者却不能残忍地惊扰她,把她拿出来示众, 对热点事件和人物,记者当然应该追逐,但不能为了抢到独家新闻而伤害无辜的采访对象,或者肢解新闻伦理。汶川地震后,救援人员在北川发现并开始营救两名幸存者,可某台记者居然对一“挡住了机位”的救援人员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说救人要紧,记者还不罢休,说:“只要五分钟”。如此罔顾生命而追求拍摄,与其说是敬业,不如说是病态。正如有学者所称,“有一种现场,呈现的不是专业性,而是无德、无知、利益至上。” ?再比如,深圳外来工杨武之妻被强奸,他备感屈辱,却被记者一再要求复述事情经过,最后只能跪在地上,头深深地埋下去,带着哭腔乞求:“我忍受的是所有男人不能忍受的耻辱和压力,我不愿意回忆,求求你们了,出去好吗?”而他的妻子躲在出租屋里,向里侧卧在床上,两手抓着床单,将脸捂得严严实实,也不被记者放过。这,是采访还是集体偷窥?这种剥衣式采访简直就是二次伤害。 ???? 记者要对所服务的媒体负责,对真相负责,更应对伦理负责,毕竟采访之上还有人性!几年前,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现场,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经过多次努力后,女孩最终没有醒过来,曹爱文落泪了。消息传出,她被称为最美女记者,这是对她良心的褒奖,也是对她坚守新闻伦理的敬佩。 ????许多时候,对记者的最大考验不是利益诱惑,而是盲目追求独家新闻的狂热。许多优秀记者拒绝收买、拒绝红包,却拒绝不了成为独家新闻的报道者,甚至为此伤害了新闻伦理,殊可叹也。这是新闻伦理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少一些。 《饥饿的小女孩》 这是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1993年在苏丹拍摄的一张照片。当时苏丹北部发生叛乱,人民生活悲惨,遍地饿孚。照片中这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身后停着一只对女孩虎视眈眈的兀鹰。 照片中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大声的呼号,但那平静里似乎蕴涵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它以最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仅用一张照片就向我们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 1994年凯文·卡特因该照片赢得普利策摄影奖。 但是随着《饥饿的小女孩》传遍全世界,人们在寄予非洲人民巨大的同情的同时,更加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人们纷纷质问,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即走上不归之路。在他的遗体边,人们找到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凯文·卡特之死是记者追求“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尖锐冲突的结果。? ?? “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往往意味着媒体和记者在名誉与金钱上的双丰收。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大众的不满。 1.2012年4月11日,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街道上遭到枪击。当地时间4月14日,两名被枪杀的中国留学生的家属抵达洛杉矶,考虑到这些家属的悲痛和兼顾公众知情权等因素,到场的美国媒体商定承诺不提问,保持距离拍摄家属背影。 2.汶川地震后,各大媒体奔赴前线进行救灾报道。在“记者不要给救灾添乱”的呼吁下,多数媒体记者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然而,仍有少数记者在和营救人员“抢时间”,更有甚者提出“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的荒唐要求。这种极度缺乏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采访也多次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让我们不得不对部分中国新闻人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