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王晓烨.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王晓烨

地 球 地球 地球的基本参数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的图层构造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 地球内部的压力 地球内部的温度 地球重力性质 地球的磁性 地球的弹塑性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 * * *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122班 王晓烨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 1011 米   公转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地球的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74×1021t,再利用地球体积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3。但从地表岩石实测的平均密度仅为2.7~2.8g/cm3,可以肯定地球内部必定有密度更大的物质。目前,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密度大小与分布的计算,主要是依靠地球的平均密度、地震波传播速度、地球的转动惯量及万有引力等方面的数据与公式综合求解而得出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的密度由表层的2.7~2.8g/cm3向下逐渐增加到地心处的12.51g/cm3,并且在一些不连续面处有明显的跳跃,其中以古登堡面(核-幔界面)处的跳跃幅度最大,从5.56g/cm3剧增到9.98g/cm3;在莫霍面(壳-幔界面)处密度从2.9g/cm3左右突然增至3.32g/cm3。 地球内部的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不同深度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实质上是压强。在地内深处某点,来自其周围各个方向的压力大致相等,其值与该点上方覆盖的物质的重量成正比。地内的这种压力又称为静压力或围压,按静压力平衡公式可表示为ρ=hρhgh(即静压力ρ等于某深度h和该深度以上的地球物质平均密度ρh与平均重力加速度gh的乘积)。因此,地内压力总是随深度连续而逐渐地增加的。如果知道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大小与分布,便可求出不同深度的压力值。例如,地壳的平均密度的2.75g/cm3,那么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将增加约27.5MPa(MPa读兆帕,1MPa=106N/m2)。计算证明,压力值在莫霍面处约1200MPa、古登堡面处约135200MPa、地心处达361700MPa。 地球内部的温度 根据目前必威体育精装版的推算资料,在莫霍面处的地温大约为400~1000℃, 在岩石圈底部大约为1100℃, 在上、下地幔界面附近(约650km深处)大约为1900℃, 在古登堡面(核幔界面)附近大约为3700℃, 地心处的温度大约为4300~4500℃(见表3.1)。 由于热具有从高温向低温传播的性质,所以地球内部的高温热能总是以对流、 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向地表传播并散失到外部空间, 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地热流密度 (geothermal? heat? flow)。目前全球实测的平均地热流值为 1.47×41.686mW/m2,大陆地表热流的平均值(1.46×41.686mW/m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