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

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丁德超(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广东梅州514015)摘要:陶瓷作为大埔县的著名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860年汕头开埠通商之后,国内外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刺激了大埔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高陂为中心的陶瓷业生产中心,同时在生产形态和技术管理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以汕头港口为纽带销售至海内外各个地区。20世纪30年代之后,大埔陶瓷业被迫走向衰落的局面。尽管如此,陶瓷业仍然在大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陶瓷业的兴盛不仅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活跃了附近的农村市场,而且促进了专业化市镇的形成,进而影响到近代大埔的社会变迁。关键词: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中图分类号:TQ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2013)01-0024-06代嘉靖《大埔县志》曰:“货属,瓦器,碗碟之类。”②清代光绪《大埔县志》云:“陶器,出源高九子畲,坚致雅润,人家常用并贩运各处。”③民国年间《潮州志》载:“磁土产区以韩江流域之大埔、丰顺、潮安、饶平为主,此外,惠来亦有之,而以潮安、大埔产最富。”[1]物产志·矿物民国时人曾言:“潮州制瓷,现所著称者,为枫溪、高陂,而饶平、揭阳亦产之,皆相沿已久,多取土于郡城中之韩山,又名笔架山。”[2]大埔县境内陶瓷产地主要分布在高陂、枫朗到上饶、新丰一带。“瓷业,多在山间适宜之地,设窑厂制造,制作次序,掘山为洞,挖取陶土,捣而碎之……遂成瓷器。邑内以此为业者,约四百余厂,皆由高陂出口。”[3]民生志上·工艺高陂镇是大埔县的主要陶瓷生产中心,地处韩陶瓷业是广东大埔县传统手工业中的特色产业,历史悠久。宋元之际,大埔地区陶瓷产业开始萌芽。有明一代,大埔地区陶瓷产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陶瓷产业中崭露头角。清初以来,大埔地区陶瓷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而且生产规模和出口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汕头港开埠通商,大埔陶瓷业依据地利之便,生产和出口数量得到迅速增加,成为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埔地区陶瓷业的研究较多局限在考古和陶瓷工艺等角度的论述①,相比之下,对于大埔地区陶瓷业的产销格局探讨却比较稀少,时段也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在爬梳文献史料的基础之上,拟对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的产销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①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黄挺,杜经国.宋至清闽粤赣边的交通及其经济联系.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2);翁舒韵.明清广东瓷器外销研究(1511-1842).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张乃焯.大埔陶瓷业的生产年代大埔陶瓷窑炉史话.大埔文史,2004(22);黎莉.大埔陶瓷.岭南文史,2004(1);熊青珍.梅州大埔陶瓷与佛山石湾陶艺的比较.中国陶瓷,2006(11);熊青珍.粤东客家地区陶瓷艺术品的开发———以梅州大埔陶瓷为例.中国陶瓷,2007(6);熊青珍.陶瓷产业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提升经济发展———以发展广东大埔陶瓷为例.江苏陶瓷,2011(6);林爱芳.粤东高陂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风格.佛山陶瓷,2009(5);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有:申家仁.岭南陶瓷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一、陶瓷业之生产分布大埔县是广东陶瓷业的重要生产区域之一,素有“南国瓷乡”的美誉,以生产青花瓷而著称于世。大埔地区高岭土资源异常丰富,陶瓷生产由来已久,在瓷土资源充足的地方都盛产陶瓷产品。据明收稿日期:2012-08-16作者简介:丁德超(1980-),男,河南许昌人,讲师,博士,主第31卷第1期丁德超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25江中游。清末民初,该地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以经营陶瓷业为主要产业的专业化市镇。据传说,高陂经营陶瓷产业相传是在清初从饶平境内传入。[4]829有清一代,不断发展。民国初期,为发展鼎盛时期。据《潮梅现象》记载:“环高陂周围的乌岭、樟溪、桃源、沙坪、平原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余个村落,都有陶瓷业者分布。在1930年代,高陂周围有窑达四百一十余座之多,从事生产的工人数目,也在八千以上。”[5]58,122高陂陶瓷窑厂专门以生产粗饭碗为主,相对枫溪而言,产品种类略显单一,而且陶瓷加工多由一人包办,分工制度不明显。[5]58大埔“县属高陂为产瓷之区,全县计有窑四百一十余座,每座多为二三窑家集资所建,业窑者每家约有千余工人,总数当在七八千人以上……每窑每年可烧十五次,每次出碗五十担左右,总量年约产三十余万担。”[6]71大埔县“高陂的瓷业,规模很大,散布颇广,男女工人二三万人,经营此业的,亦不下数十家。”[7]12除了高陂之外,大埔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出产陶瓷产品,不过一般规模较小,窑厂分散,生产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多供本地消费,外销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