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提针火1....pptVIP

第六章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提针火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提针火1...

第六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鍉针 一、针具 三棱针用不锈钢制成,全长6cm,针柄呈圆柱体,针身呈三棱锥体,三棱为刃,针尖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和小号两种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三棱针的侧面,露出针尖1~2mm。 (二)操作方法 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 1、点刺法 操作:先在针刺部位上下用手推按,使血液积聚腧穴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紧捏穴位处,右手持针快速刺入1-2mm深,迅速出针,再挤压针孔周围。此法用于四肢末端,如十二井穴 2、散刺法 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可以连续直刺10-20针以上。可用于扭挫伤、顽癣、疖肿初起。 3 刺络法 操作: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针刺部位上端,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的静脉,迅速刺入0.5-1mm深,然后出针。出血停止后按压针孔。 此法用于肘窝、腘窝等浅表静脉,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等 4 挑刺法 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 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进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挤出一定量血液或少量液体。此法用于胸背、腰骶部腧穴。如痤疮,在项背部督脉旁开0.5-3寸的区域,寻找阳性反应点挑刺。 三、临床应用 三棱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等所表现的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 采用三棱针刺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 四 注意事项 1、术前作好解释工作。 2、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点刺、散刺时,要轻、快、浅;刺络出血不宜过多,避开动脉。 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 5、大病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 6、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 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是用皮肤针叩刺皮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的。其操作方法是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 一 针具 外形似小锤 针柄有软柄和硬柄 头部附有莲蓬状针盘 针盘上嵌着不锈钢短针 分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7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软柄皮肤针: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硬柄皮肤针:用拇指和中指夹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中段的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二)叩刺方法 利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直刺、弹刺、速刺。不可斜刺、慢刺,避免使用臂力。 (三)刺激强度 弱刺激: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强刺激: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中等刺激: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 (四)叩刺部位 循经叩刺:沿着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叩刺。主要用于颈项背腰骶部(督脉 膀胱经)。 穴位叩刺:所治病证相关穴位,主要是特定穴、华陀夹脊穴、阳性反应点 局部叩刺:病变局部。如 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病变、局部扭伤、顽癣。 三、临床运用 适应范围: 1、痛证:头痛、腰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 2、神经性皮炎、斑秃、顽癣、皮肤麻木等。 3、高血压、神经衰弱引起的不寐。 4、慢性肠胃病、便秘等。 5、近视、视神经萎缩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者,须及时修理。 (2)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 (3)针具及皮肤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4)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第三节 皮内针刺法 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本于“静以久留”理论。 一、针具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针,有图钉型和麦粒型两种。 (一)麦粒型 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二)图钉型 针身长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二、操作方法 (一)麦粒型皮内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将针平刺皮内0.5-1cm。 针刺方向:与穴位所在经脉呈十字交叉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