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小花蝽在农业生物防治的应用.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小花蝽在农业生物防治的应用

东亚小花蝽在农业生物防治的应用 摘要:许多小花蝽物种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其原来的生境结构也吸引了研究者们的注意。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通常包含了这些捕食性小花蝽,而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较之在自然生态系统下更多的相关知识。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 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 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随着我国农业无公害生产的快速发展,小花蝽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天敌已经为人们所重视。 关键字:东亚小花蝽 投放时间 生长繁殖 捕食高峰 人工饲养 正文:小花蝽(OriusWolff )具备体型小,适应性强,食量大,分布广的特性,是农田、果园等生态系统中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对象前期多为蚜虫、蓟马和红蜘蛛,中、后期多为红铃虫、造桥虫、棉铃虫等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成虫喜食花粉和蜜露,在棉花现蕾开花期间,可见到不少小花蝽在花内取食花粉和捕食蓟马。我们合理东亚小花蝽的利用可以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发生。 小花蝽的生理学特性 1.1 小花蝽分类 小花蝽(Orius)隶属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可捕食蚜虫、蓟马、叶螨、粉虱等害虫,是一类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天敌。小花蝽世界性广泛分布,已知80余种,我国已知11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花蝽的优势种为东亚小花蝽(O.sauteri),微小花蝽(O.minutus)和南方小花蝽(O.similis)。 1.2 东亚小花蝽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5毫米,全身具微毛,背面满布刻点。头部、复眼、前胸肯板、小盾片、喙(端节除外)及腹部黑褐或黑色,头短而宽,中侧片等长,中片较宽。喙短,不达中胸,第一节长为头的四分之一。触角4节,淡黄褐色,有时第一节及最后一节色略深,第一、二节短粗,第二节棒形,第四节略似纺锤形且扁平。前翅爪片及革片黄褐色,楔片端半常较深,深时为深褐色,浅时与革片色相似。膜片无色,半透明,有时具灰色云雾斑。前翅缘片前边向上翘起,爪片缝下陷,膜片有纵脉3条,中间一条不明显。各足基节及后腿节基部黑褐色,其余为淡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端不形成明显的领,中部有凹陷,后缘中间向前弯曲,侧缘微呈弧形,后叶刻点粗糙,略呈横皱状,背板四角没有特长而直立的毛。小盾片中间有横陷。雄虫左侧抱器螺旋形,背面有一根长的鞭状丝,下方有一齿较小,右侧无抱器。卵长茄子形,表面有网状纹,长0.51毫米,宽0.21毫米左右,初产时乳白色,中期灰白色,后期黄褐色,近孵化时卵盖一端有一对红眼点。    若虫一般4龄,少数3龄或5龄。初孵若虫白色透明,取食后体色逐渐变为桔黄色至黄褐色,复眼鲜红色,腹部第六、七、八节背面各有一个桔红色斑块,纵向排成一列。 东亚小花蝽的生长繁殖 小花蝽一年发生8~9代,以成虫在树皮缝隙、蔬菜地的枯枝落叶等处群集越冬,以树皮缝隙中数量最多。常10头左右聚集在一起,至翌年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迁向杂草、蔬菜及蚕豆田、绿肥田,3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旬发生,4月中旬达到高峰。第二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蓝花草籽、四季豆、黄瓜、番茄、辣椒等作物上活动。第三代5月下旬至7月上旬继续在蔬菜上活动繁殖,其中有一部分于5月下旬迁入棉田。在棉田共繁殖5代,6月1代,7~10月上旬繁殖4代。9月份以后,小花蝽数量逐渐减少,集中在迟衰开花多的棉田取食花蜜,10月上旬棉花衰老,小花蝽逐渐迁向开花的蔬菜作物(如丝瓜、蛾眉豆等)继续取食花蜜,于11月上旬开始群集越冬。根据室内用蚜虫饲养,小花蝽各世代不同虫态历期如表4。   成虫一般多在上午羽化,羽化一天后即可交配,一般交配后2~5天产卵,交配产卵的迟早与温度有关,温度低交配产卵推迟,反之提早。卵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基部和叶柄组织内,有的产在嫩茎和幼嫩青铃尖端组织内,外面露出白色卵盖,卵盖边缘隆起,中间凹陷。产卵的叶片,一般有卵2~5粒,最多达10余粒。据室内饲养,每雌平均可产卵16~64粒,最多达136粒。雌雄性比为1.64:1。成虫有趋光性,常在嫩头、叶片背面和苞叶内进行捕食活动。 2. 小花蝽的应用 2.1 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对象 捕食对象,前期多为蚜虫、蓟马和红蜘蛛,中、后期多为红铃虫、造桥虫、棉铃虫等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成虫喜食花粉和蜜露,在棉花现蕾开花期间,可见到不少小花蝽在花内取食花粉和捕食蓟马。据各地饲养观察,成虫日平均可捕食红铃虫卵10~13粒,红蜘蛛为4~6头,棉铃虫卵为2~10粒。若虫行动活泼,觅食能力强,活动场所和捕食对象与成虫相似。其日捕食量,红铃虫卵为3~15粒,红蜘蛛2~9头。在蕾铃苞叶中,小花蝽的若虫数量最多,红铃虫产在青铃萼片内的卵,有不少被其取食,取食量比成虫大一倍。成虫和若虫在食料缺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