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35至卷235-燥门.pdfVIP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35至卷235-燥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三十五 燥门     黄帝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燥胜风。   【注 燥属西方之金气,四时五行之气,有相生而有相制也。】   西方生燥。    【注 西方主秋金之令,故其气生燥。】      脏气法时论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注 肾者水脏,喜润而恶燥,宜食辛以润之,谓辛能开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 气,故润。】      气交变大论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 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   【注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两胁下少腹痛,肝病也。肝开窍于目,故 目痛眦疡。肝虚则耳无所闻。体重者,肃杀而甚,无生动之气。烦冤者,肝气逆而不舒 也。】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注 岁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以主岁之木运不及,则金之燥气大行。 】      五常政大论   审平之纪,其令燥。    【注 岁金平气曰审平。在天为燥,金之令也。】   坚成之纪,燥行其政。    【注 岁金太过曰坚成。秋主收成,故燥行其政。】      六元正纪大论   阳明司天之政,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注 司天之金气加临,故天政布,凉乃行。三之主气乃少阳相火,故燥热交合。 三气终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故燥极而泽。燥湿水火相交,故民病寒气。】   厥阴司天之政,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注 五之客气,乃太阴湿土,主气乃阳明燥金,是以燥湿更胜。沉阴布而寒及体 者,二气并主清寒也。太阴所至终为雨,阳明所至为凄鸣,故风雨乃行。】   金郁之发,燥气以行。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    【注 此金气复而肝木为病。】   阳明所至为燥生。    【注 德化之常也。】   燥胜则干。    【注 燥气在秋,主七十二日有奇。】      至真要大论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注 脏位者,天气上临而下合人之脏位,随燥气之所伤而命其病也。】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 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注 阳明在泉,子午岁也。经脉篇云:呕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 有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乃足少阳病。嗌干面尘,乃足厥阴病。盖金胜而肝胆病 也。】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注 燥乃清凉之金气,故当治以苦温。燥则气结于内,故当佐以甘辛发散,以苦 下之。】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 注泄鹜塘,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疒颓)疝,妇人少腹疼痛,目眛 眦疡,疮痤痈。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注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左胠胁痛,肝经病也。感寒清而成疟者,秋成痎疟也。 大凉革候者,夏秋之交,变炎暑而为清凉也。腹中鸣,注泄鹜溏寒清于中也。心胁暴痛, 不可反侧,嗌干面尘,  颓疝眦疡皆肝经之病。盖金淫于上,故病本于肝。】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注 苦温能胜清金,辛能润燥,燥必内结,故以酸苦泄之。】   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注 言六气司天,邪气反胜,宜以所胜之气味平之。】     灵枢经      九宫八风篇   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    【注 如太乙居叶蛰之宫,而出游之第五日,风从西北二方而来,数所在日而来不 正之风,皆谓之虚风也。】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论燥   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濇,物湿则滑泽,干则濇滞,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濇滞,皆属燥金之化,故秋 脉濇也。或麻者,亦由濇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濇,气行壅滞而不得滑泽通利,气强攻冲而 为麻也。然六气不必一气独为病,气有相兼,若亡液为燥,或麻,无热证,即当用乌附冲 开道路以得通利。或风热胜湿为燥,因而病麻,则宜以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 凉药调之,则麻自愈也。治诸燥濇,悉如此法。   枯,不荣王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春秋相反,燥湿不同 故也。大法:身表热为热在表,渴饮水为热在里。身热饮水,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表 里俱无热。经所以不取火化渴者,谓渴非特为热,如病寒吐利,亡液过极,则亦燥而渴 也。虽病风热而液尚未衰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