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31至卷232-暑门.pdfVIP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31至卷232-暑门.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三十一 暑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注 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也。气分之邪热盛,则迫及所生。心 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 多言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 故汗出乃散也。】      五常政大论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    【注 金平之纪,其脏肺。上从者,因司天之气下临,畏其胜制而从之也。欬嚏鼽 衄鼻窒,皆肺病也。口疡寒热胕肿,火热证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金起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 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铄石流。    【注 草木眚,大暑流行,热甚于春夏也。金铄石流,热淫于秋冬也。】      六元正纪大论   少阴司天之政,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 衄,饮发。    【注 太过之岁,四之主客,乃湿土主气,湿热气交,故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 互至也。民病嗌干黄瘅诸证,皆感湿热之气。】   少阳所至,为炎暑,为热府,为行出。    【注 气之所至,谓四时有五运六气之所至,少阳炎暑主夏也。行出者,从中而出 于外也。】      至真要大论   少阴之胜,炎暑至,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注 炎暑至者,与少阳气交之时。呕逆,阴气上逆也。烦躁,阴阳寒热之征也。 腹满溏泄,阴寒在下也。传为赤沃,君火下淫也。】     灵枢经      岁露论篇   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   【注 贼风邪气之中人,盖因人气之虚实开阖,而入有浅深,不因寒暑之开闭也。】     扁鹊难经      暑为心病属正邪   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 为臊臭,入肾为腐臭,   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注 心主臭,心伤暑而自病,故恶臭,而证状脉诊皆属乎心也。】   伤暑得之为正邪。    【注 正邪,本经自病者也。伤暑为正邪,火自病也。】     伤寒论 【汉 张机】      中暑有三证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注 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暍也,《金匮 》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 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 甚。    【注 病有在表,有在里者,有表里俱病者,此则表里俱病者也。发热恶寒,身重 疼痛者,表中暍也。脉弦细芤迟者,中暑脉虚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太阳经 气不足也。小有劳身即热者,谓劳动其阳而暍即发也。口开前板齿燥者,重有热也。似喘 喝不止,故前板齿干燥。若发汗以去表邪,则外虚阳气,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 热内攻,故发热甚。若下之以除里热,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徐氏曰:此条无治法, 东垣以清暑益气汤主之,所谓发千古之秘也。】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注 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身热脉微弱者,暍也。身体疼重者,水也。夏 时暑热,以水灌洗而得之。《金匮》以一物瓜蒂散主之,或云五苓散。】     脉诀 【晋 王叔和】      暑得虚脉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荣益气莫蹉跎。     活人书 【宋 朱肱】      中暑   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主之。      暑湿合病为湿温   其人尝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薄,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又胸多汗, 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 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暍,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朮汤主之。      夏月调摄法   凡盛暑冲热,切不可以冷水洗手面,大损人目。   夏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心旺肾衰,肾化为水,至秋始凝,及冬乃坚,是故尤慎房 室,固养精神。     仁斋直指方 【宋 杨登父】      暑由口鼻入   人之心包络与胃口相应。胃气稍虚,或因饥冒暑,则暑毒自口鼻而入,凝之于牙颊, 达之于心包,如响应声。倘遇暑以还,急漱水而勿咽可也。     济生方 【宋 严用和】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