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会饮间接转述结构的张力与矛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DOCVIP

柏拉图会饮间接转述结构的张力与矛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柏拉图会饮间接转述结构的张力与矛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柏拉图《会饮》间接转述结构的张力与矛盾 张芬 摘 要:《会饮》不仅表现了柏拉图写作戏剧的天赋,而且暗含一种隐微写作。它的开头运用间接转述结构,使对话极具戏剧性、开放性,并产生时空错位,利于读者参与对话和践行哲学。而运用这种间接转述结构的反权威意图与柏拉图、与对话本身的权威性有着某种矛盾但趋于平衡的关系。 关键词:柏拉图 《会饮》 间接转述结构 张力 矛盾 柏拉图的《会饮》 柏拉图的《会饮》[1]P2-119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头:阿波罗多洛斯说,有位朋友想知道那次发生在阿伽通家的会饮的情况,他说没有问题,前几天他还给格劳孔复述过这件事。阿波罗多洛斯接着说,那次会饮他本人并没有参加,而是一位叫阿里斯托得莫斯的苏格拉底追随者告诉他的,他当时在场。于是,阿波罗多洛斯开始以阿里斯托得莫斯的口吻复述那天发生的事情。 由此可以知道,这段看似绕口的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它说明了由阿里斯托得莫斯转述给阿波罗多洛斯的事情,再由阿波罗多洛斯转述给其他人,换句话说,整篇对话都是由阿波罗多洛斯间接转述出来的。 这种开头方法,即运用转述结构在柏拉图的其他作品①中不难找到。如《卡尔米德》(由苏格拉底转述他与弟子凯瑞奉、卡尔米德、格里底亚的对话),《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向他的朋友转述他和普罗泰戈拉的对话),《欧续德谟》(苏格拉底向克力同转述他与欧续德谟等人的对话),《斐多》(斐多向艾克格拉底转述苏格拉底在临死前与友人的最后一次对话),《理想国》(苏格拉底转述他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巴门尼德》(凯发卢斯转述由皮索多鲁告诉安提丰的,关于苏格拉底与芝诺、巴门尼德的对话),《泰阿泰德》(欧几里德向忒尔西翁转述苏格拉底与塞奥多洛、泰阿泰德的对话)等。 另外,在色诺芬的同名作品《会饮》[2]P9-129中也用了类似的开头,直接由色诺芬这个参与者来转述那次会饮的情况。不过他以第一人称来记叙,与柏拉图的作品不一样,柏拉图没有以自己的身份出现在对话中。 二、《会饮》间接转述结构表现的张力 柏拉图的多篇对话都采用了转述结构,表明《会饮》不是个案或例外,①运用如此具有戏剧性的开头,必定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古希腊时期的戏剧很发达,全民皆爱看戏剧表演,这种社会氛围影响了柏拉图。据第欧根尼记载,柏拉图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诗②,曾打算用悲剧来争取荣誉,直到有一次听了苏格拉底的谈话,之后就把自己的诗投进了火堆。[3]P173可这并不表明柏拉图与诗的彻底决裂,从他留下的作品——几乎全是对话便可以看出,柏拉图运用了一种带有戏剧性的文体写出了哲学内容。 从体裁上看,柏拉图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对话和间接的叙述”③[4]P8 。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就已经带有戏剧意味,为什么柏拉图还要采取另一种形式——转述结构呢?特别在《会饮》中运用转述的转述,即间接转述。 通过比较直接对话与转述的特点,可以知道,直接对话(如《法篇》)简单明了,能更加快速地进入主题,利于读者把握人物,但这种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缺乏更多的戏剧感;相反,这正是转述所具有的优点。在《会饮》《斐多》等对话中采用转述的形式,就是为了避免直接对话的过于简单直接,缺少变化。特别是《会饮》采用转述的转述,可以获得“更多的戏剧性的活力和色彩”[5] P35。 分析《会饮》,会发现它的整个结构与古希腊戏剧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古希腊戏剧特别是悲剧的结构很严密,“介绍剧情的一场叫做‘开场’,此后是歌队的‘进场’,歌队进场之后通常有三场戏(最多七场),与三支‘合唱歌’彼此交织起来,剧情紧张时加进‘抒情歌’或‘哀歌’。最后以宁静的‘退场’结束”。[6]P14对应《会饮》,那么开头阿波罗多洛斯的讲话相当于戏剧的“开场”,苏格拉底等人陆续聚集到阿伽通家相当于“进场歌”,从斐德若开始到苏格拉底结束,六个人对爱若斯抒发赞美之情可看成六场戏,而阿尔喀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赞美:赞美他像肚子里藏着小神像的西勒诺斯或名叫马尔苏亚的萨图尔:说话让人着迷、让人产生羞耻感。他不注重人的外表,能抵住诱惑,坐怀不乱;能吃苦耐劳,爱思索,沉着勇敢,讲义气。(215a—222b)这相当于一首“抒情歌”,最后大伙高兴地喝酒,渐渐散去,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得莫斯的安静离开相当于“退场”。《会饮》的起承转合简直就是一出美妙的古希腊戏剧。柏拉图确实是一位“戏剧诗人+哲人”,因为他能巧妙而熟练地运用戏剧写哲学。 其次,间接转述具有一种直接对话缺少的张力。 第一,《会饮》开头一大段辗转的叙述,拉长了间隔时间的距离,有力地控制故事进展的速度,营造一个相对平和的氛围,又产生明显的“时空错位效果(anachronistic effect)”①[7]P138。并且,“柏拉图关于题材的想法首先借助场景的中介才进入我们的视野。”[8]P61在欣赏六个人的精彩发言之前,场景的交代作了一个合理的铺垫,留出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