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诊时间延迟研究及对策.doc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诊时间延迟研究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诊时间延迟研究及对策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诊时间延迟研究及对策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1]。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未结合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性的后遗症。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5例,监测血胆红素浓度均介于256.5~420μmol/L,询问家长出现黄疸时间一般生后3~5天,就就诊时间分3个阶段进行分析。 结 果 2008年收治32例,1周内就诊12例(0.375%)、2周内就诊8例(0.25%)、2周以上就诊12例(0.375%);2009年收治45例,1周内就诊16例(0.25%)、2周内就诊10例(0.21%)、2周以上就诊19例(0.40%);2010年收治60例,1周内就诊18例(0.30%)、2周内就诊15例(0.25%)、2周以上就诊27例(0.45%)。 讨 论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诊时间延迟原因:①受地区医疗条件限制: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的原因为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或结构缺陷、红细胞破坏过多、肠肝循环增加、感染、窒息、低血糖等,由于我盟经济欠发达,社区保健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少,外来打工人员多,加之牧区人口居住分散,这就使许多孕妇在孕期得不到健康指导,有些产科及基层医护人员对黄疸认识不够,又无新生儿医生,致使一些新生儿得不到及时观察和监测胆红素。②家庭因素:产妇及家属知识缺乏,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其产生的危害性不了解,不会观察,甚至有些家长受旧观念影响,认为新生儿黄疸是自然现象,可自然消退,不用干预。③无访视机制: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因社区与医院无衔接,医院又无后续访视,这就使家长得不到及时指导,致使许多新生儿生后早期出现黄疸,得不到及时就诊,大多数新生儿出现其他疾病或打预防针时发现来儿科就诊监测胆红素值增高收住。 对策:①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疗管理机构应加强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医疗保健人员对黄疸的认识,及时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监测胆红素,发现异常指征转儿科治疗;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保健体系,对辖区孕妇做到上门指导或定期组织讲课,采取多种形式向孕妇宣传孕期保健知识,为她们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孕期及围生期工作,防止感染,减少或避免产时并发症,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②产后健康指导:告知家长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好,多不需治疗,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4周内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引起全身脏器损害,甚至有后遗症[2]。应及时治疗,告知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胎便排出延缓,滞留在肠道内,胎便中的胆红素重新入血,导致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早期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促进肠蠕动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也有助于预防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告知家长观察黄疸的方法,使家长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配合。③建立新生儿访视机制:新生儿访视是指产科、儿科或保健人员去产妇家中随访新生儿。目的是协助家长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指导科学育儿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其健康成长[3]。产妇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对社区保健工作做的好的辖区,可将产妇交给社区进行后期管理,无社区保健条件的由医院进行电话或去家中随访,掌握新生儿一般情况,如:精神、面色、哭声、反应、吸吮能力、排便情况、有无黄疸,对黄疸新生儿监测胆红素浓度,有病理指征的协助入院治疗。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就诊时间延迟原因,采取积极对策,做好孕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建设及保健人员培训,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健康指导,提高孕妇及家属对黄疸的认识,做好喂养知识指导,及时检测胆红素,做好出院指导及新生儿访视,及早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就诊,进行早期治疗,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2 黄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83. 3 胡亚美,江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