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谢建群 李 萍 洪原淑 洪佩君 王雪芬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虚实辨证,并与Hp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实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淤血型)(62.50%)多见,明显高于虚证(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37.50%)(p<0.05)。虚证之Hp感染率明显高于实证(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实证所占比例高于虚证,两证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虚证Hp感染率更高。
关键词:慢性糜烂胃炎;中医辨证;幽门螺杆菌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病变部位多见于胃窦部,其活动性炎症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密切相关。笔者在消化内科门诊采集了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并进行了临床中医辨证分型、虚实辨证以及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0例病人中男91例,女69例,男女比例为1.32:1。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47.8岁。
1.2临床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内镜下确诊的门诊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人;②年龄20一65岁;③在胃镜检查前需经过中医辨证分型。
排除标准:①同时伴有消化性溃疡的胃炎病人;②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③有严重肺、心、肝、肾等病史的病人;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根据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①肝胃不和型:易因情志发病,胃脘胀或痛窜两肋,暖气频繁,嘈杂泛酸,苔多薄白,脉弦。属实证。②脾胃湿热型:嘻杂,泛酸,胄脘灼痛,恶心泛吐,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多黄腻,脉弦滑数。属实证。③脾胃虚弱型: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泛吐清水,大便溏泄,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薄白,脉细或沉细。属虚证。④胃阴不足型:胃灼隐痛,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数。属虚证。⑤胃络瘀血型: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拒按,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属实证。
内镜诊断标准:内镜诊断参照悉尼标准。①平坦糜烂性胃炎:表现为平坦糜烂,以胃窦部为主或全胃分布,病变可被一层渗出物覆盖,糜烂灶偶尔可沿黏膜皱襞和局灶红斑成线状分布。②隆起糜烂性胃炎:表现为隆起糜烂呈隆起的黏膜小丘,隆起表面中央黏膜缺损。
1.3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采用HC―UBT尿素呼气试验(2周前未服用铋剂、抗生素或H2RA、PPI等抑酸剂)。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有多到少排列: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从Hp感染情况来看,Hp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
从表2中可以看出,慢性糜烂性胃炎实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多见,明显高于虚证
(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P<0.05)。虚证之Hp感染率明显高于实证(P<0.05)。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比较多见,悉尼分类根据内镜表现又将其分为平坦型和隆起型,与红斑渗出型、萎缩型、出血型、反流型、皱襞增生型并列为常见的7型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胃脘疼痛,痞满作胀,嘈杂,嗳气,呕恶等,将其归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类证治裁》云:“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与现代医学慢性糜烂胃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水谷气血之海,主受纳腐熟。位居中焦,其气以降为顺。其致病者,多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伤及气机,胃失和降,中焦积滞,不能受纳腐熟使然。《景岳全书》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为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寒凝等。1989年南昌会议将慢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5型,以利于临床辨证论治。根据南昌标准,本组病例分析发现,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最为多见,而且慢性糜烂性胃炎实证(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所占比例较多(62.50%),明显高于虚证(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因而,临床诊治慢性糜烂性胃炎要注明辨虚实。实所虚少,治脾胃不可一味地注重补法,当清则清,当泻则泻。此外,中医认为实证多为新病,预后较佳,这与临床所见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预后是相符的,只要正确地辨证施治,极少数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则更为少见。
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