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07继教).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07继教)

dlcdc 登革热 流行病学与控制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 炜 一、概念、前言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三、治疗 四、流行病学 五、流行现状 六、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概念、前言 概念 名称的由来 登革热的“黑色家谱” 1、概念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经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为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但病死率较低。 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疼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名称的由来 1779年,印尼雅加达首先出现了一种有关关节疼痛和发热的疾病,Bylon称之为关节热。 1789年,专家Benjamin Rush总结了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即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皮疹,故又称之为“断骨热” (break bone fever)。 “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它形象地描摹了患者由于感染疾病而发高烧,关节疼痛,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夸张的样子,颇似纨绔子弟,故又称“公子热”。 2、名称的由来 1869年,伦敦皇家内科学院正式将此病定名为“登革热” (dengue fever,DF),一直沿用至今。 1953年菲律宾和泰国出现一种以发热、出血及休克等症状疾病,当时称为菲律宾出血热和泰国出血热,随后证实为登革病毒所致,正式命名为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DHF)。 3、登革热的“黑色家谱” 1943年,日本人首次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1944年,美国人在印度、新几内亚和夏威夷分离出二种病毒型:DEN-1和DEN-2 1956年,登革热在菲律宾大流行时,日本人又分离出三种病毒型:DHF-1、DHF-3和DHF-4。 3、登革热的“黑色家谱” 现在认为,引起登革热的病毒有四型:DF-1、DF-2、DF-3、DF-4。 其中感染任何一型病毒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都只对同型病毒有抵抗作用,而对其它型的病毒无作用。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登革热的四个病毒型均有基因变异。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按WHO标准,以及我国卫生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可分为: 典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F)、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 syndrome,DSS) 1、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 畏寒、迅速发热 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 三红:眼结膜、颜面部、胸背部 出血倾向 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典型登革热(DF) 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典型登革热(DF) 患者于病程3~6日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 痒感,皮疹持续5~7日。 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出血热(DHF)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 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毫升。 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10小时内死亡。 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严重。但如能及时正确处理,渡过危险期后可迅速恢复。 2、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216-2001)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 :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15天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 h内达39-40‘C,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疑似病例: 伴下列症状之一以上者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表浅淋巴结肿大。 皮疹 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牙眼出血、鼻妞、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临床诊断病例 在疑似病例诊断的基础上,具备: 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OX 1 01/1)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或者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