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感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感受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特感受【摘要】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套路可循,目前的学生作文,关键是缺乏感情投入。本文围绕感受角度从感觉、感情、感触、感应方面抛砖引玉,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独特感受;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69-02 文章是主观之感情与客观之材料的统一体。感受是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各种现象(如声音、色彩、气味、滋味、冷暖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部分的要求提出了五点内容,其中第二点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要解决学生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培养独特感受的能力十分重要。 1 培养学生灵敏的感觉 要训练学生的感官,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析各种刺激物的层次,随时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摆脱粗疏、模糊的状态。经常作用于各感官的外界刺激物有那些呢? 视觉方面有:各种颜色,如红、黄、橙、绿、青、蓝、紫等;各种形状,如曲、直、方、圆、长、短、宽、窄、凹、凸等;各种方位,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东、西、南、北等。 听觉方面有: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和噪音;各种直话、曲话、正话、反话、明话、暗话、好话、坏话的言语等,尤其是那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嘴一张就带出个性,耳一听就想出形象”的言语。 嗅觉方面有:各种气味,如香、臭、腥、臊、呛、冲等。 味觉方面有:各种滋味,如酸、甜、苦、辣、咸、涩、腻等。 触觉方面有:各种感觉,如冷、热、软、硬、痛、痒、麻等。 当然,这样的分辨还是比较粗浅的、概括的,在实际写作中,要求学生对外界刺激物的层次,最好分辨得细致些、具体些。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 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感情、感情,一定是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感情。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一定不深刻。多情,才能善感;善感,才能情深。一个感受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个感情丰富的人。 怎样丰富自己的感情呢? 首先要辨析感受。感受的层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辨析。就客观方面而言,由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不同,引起的感受也不同,一个不论见到“红玫瑰”、“紫罗兰”和“白荷花”只会说“真美”的人,肯定感觉是不灵敏的人。各种颜色包含着一定的(但并非固定的)含义,它给予人的感受绝非一样。例如,红花美得热烈,紫花美得典雅,白花美得纯洁……。一张脸,由于颜色、轮廓的不同,给予人的感受也不同:黑脸——刚毅,白脸——文弱,红脸——走运,黄脸——不幸,青脸——火暴,赤铜脸——坚定,瓜子脸——俊秀,方正脸——严肃,圆圆脸——可爱,长马脸——古怪,倒三角脸——刁尖,等等。就主观方面而言,由于人的主观情绪的不断变化,即使客观的刺激物前后相同,激起的感受也绝不会一样。 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学生辨析感受层次的能力,就先得使学生的大脑成为一部反应灵敏的感受器:看见一种颜色,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热烈、敞亮,还是令人冷漠、忧伤;听到一组音响,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欢畅、振作,还是令人疯狂、颓唐;嗅到一种气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清醒、陶醉,还是令人烦躁、窒息;尝到一种滋味,要能分辨出它使人甜美、舒服,还是令人辛辣、难忍;触发一种感觉,要能分辨出它使人兴奋、幸福,还是令人麻木、沮丧,等等。 其次要触景生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嗅气生情、尝味生情的习惯,才能触发、延展和丰富学生的感情。例如,生活中的乐音和噪音,成天不知闲歇地振动着我们的耳鼓。当接触某种音响时,第一步要“辨析”,仔细鉴别它给予自己的感觉是阴沉还是明快,是激昂还是颓废。第二步要“见形”,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回顾生活中与此音响相似的经历,从而“闻声见形”,在脑子里浮现出这种音响的事物或景象。第三步要“生情”,通过想象,揣度这种声音在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中的含义,从而达到“以声传情达意”的目的。“辨析——见形——生情”,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能听出生活中每个细微声音的含义,并运用它去表现生活、抒发感情。例如,“哒、哒、哒”,辨析:激奋;见形:马队;生情:勇往直前。“知了——,知了——”,辨析:昏睡;见形:蝉噪;生情:重复、无创造性的劳动,等等。其它几种感官生情,思路与此大致相同。 3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触 由于感受侧重于表现自我的感情世界,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现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一个人的感触愈独特、愈深刻,文章的个性就愈鲜明。同样咏梅,在南宋爱国诗人眼里,它是个有骨气、不合污、内心愁苦、孤芳自赏的失败者的形象;而在毛泽东同志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