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临界co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cooler in trans-critical co2 refrigeration system.pdfVIP
-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临界co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cooler in trans-critical co2 refrigeration system
第27卷第3期 电力科学与工程 V01.27,No.3
62
I
ElectricPowerScienceand Mar..20l
2011年3月 Engineering
跨临界C0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
靳光亚,谢英柏,刘迎福,刘春涛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摘要:对跨临界CO: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高压压力的变化,尽管气体
冷却器进口的C02温度与冷却水的换热温差变化范围较大,但气体冷却器出口CO,温度几乎不变;系统
的高压压力为9MPa时,气体冷却器中C02的压降只有高压压力的l%左右,相对较小;随着气体冷却
器出口CO:温度的升高,系统制冷量先呈线性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压缩机耗功呈线性增加;实验条
件下,气体冷却器出口C02温度由30℃增至37℃时,系统的COP减小了约25%。
关键词:跨临界C0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B65文献标识码:A
的跨临界CO:制冷循环系统中的气体冷却器进行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与气体冷却器相关
0引言
的各参数间的变化关系,改进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为气体冷却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由于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用
自然工质替代合成工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制冷界 1 实验系统及实验研究方法
的重视。已故国际制冷学会主席G.Lorentzen…
率先提出了CO:跨临界循环的理论,认为CO:是 本试验系统的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2l世纪最具前景的制冷剂”。CO:作为制冷工质该试验装置主要包括3个子系统:跨临界CO:制
虽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旧J,但由于其I临界温度较 冷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其中跨
低(31℃),系统COP不高。因此通过完善系统临界CO:制冷循环系统为核心部分,包括压缩机、
循环方式、优化系统设备来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 气体冷却器(气冷器)、前置蒸发器、蒸发器、
是推广CO,跨临界循环的关键,其中一个重要方 节流阀、内部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
向就是改进气体冷却器的设计p’4J。 等设备。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进行 气体冷却器的设计形式为套管式,外管为
Xl mm,内管由三根成正三角形排列的不锈
了实验研究M’7I,结果表明管径、压力、浮升力、th28
热流密度、质量流量等参数的变化对换热特性的 无缝钢管咖8.5×1.5mm组成,换热总管长为7.8
影响很大。 m,制冷剂走管内,冷却水走管外,逆流换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单纯的换热实验相比, 蒸发器的设计理念是管壳式和套管式的结合,节
在实际的CO,制冷循环系统中,相关参数之间的 流装置采用天津大学自行设计的手动节流阀,压
相互影响过程非常复杂。例如调节冷却水的温度,
最初改变的是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出口的温度, 型活塞式CO:专用压缩机,为单级、半封闭,理
但同时会引起蒸发温度、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 论排气量3.5m3/h。
缩机吸排气温度等参数的明显变化。因此对实际 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制冷系统压力、温度,
收稿日期:2010—12—14。
万方数据
第3期 靳光亚,等跨临界c0: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近似极槽无刷直流电动机降低齿槽转矩方法分析 method for reducing cogging torque in pm brushless direct machines with similar slot and pole numbers.pdf
- 近似线性相位复小波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 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 detection based on approximately linear phase complex wavelet.pdf
- 近似时间最优控制的离散域设计及其伺服应用 discrete design of proximate time-optimal control with applications in servo systems.pdf
- 近年国内外绿色照明新进展 the new trends of global green lights program.pdf
- 晶片焊线机视觉检测算法研究 study on the algorithms of vision detection of automatic chip wire bonder.pdf
- 径向和切向结构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spm and ipm synchronous electric machine.pdf
- 晶圆厂节能改造 energy efficiency renovation of fab.pdf
- 近期电煤供需偏紧的原因纷析 analysis of the origins of the recent tight supply situ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coal market.pdf
- 聚吡咯纳米线的电化学可控性生成与表征 electrodeposit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signable ppy nanowires.pdf
- 开关磁阻电动机流场分析及风摩损耗计算 flow simulatio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and aerodynamic losses calculation.pdf
- 跨电压等级的同杆四回线故障计算方法 fault calculation method of four transmission lines on same tower of different voltage grades.pdf
- 跨地区电能交易原动力及趋势探讨 motive forces & trends of trans-regional energy transaction.pdf
- 跨内外网的音频制作系统介绍 brief description of a cross-network radio program production system.pdf
- 跨省售电电价博弈定价模型的研究 study on game pricing model of trans-province electricity sale price.pdf
- 跨入纳米技术时代 stepping in nano age.pdf
- 跨数据中心一体化协同分布式云管理平台建设 construction of multi-data center integrated distributed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pdf
- 跨系统的身份管理实现 research of identity management.pdf
- 跨系统省级绩效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实现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ystem performan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e provincial power company.pdf
- 跨域容灾调度一体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support system for the cross-domain disaster recovery scheduling.pdf
- 跨长途提供mstp专线业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long distance mstp private line.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