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

艺术风格: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 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 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 → 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 → 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 ; 境界壮阔,气概豪放,音调激越高昂; 语言则高华明朗朴素,仿佛脱口而出,自然豪放。 千古李白 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性格倔强。 胸襟阔大,抱负高远、豪放坦率的李白。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的李白才华横溢。能写诗,会鼓琴,精剑术,善书法,有辩才,一方面接受儒家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的遗世独立,追求自由,蔑视一切的思想。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因其父被贬终生未能通过考试入仕,成为一大遗憾。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何来的“三千”长愁,千古万古愁以及似浩淼的江水之愁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纵观李白的一生,事君报“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始终对他的行动起着支配作用。“壮志心飞扬,落日空叹息,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幸遭圣明主,功业犹未成,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壮志心”却换来了冷言恶语,“良图”更无法实现。这无情的打击,使李白一时茫然,然而理想的火焰始终不曾在李白的心灵里熄灭!他坚信自己的才能总有一天会被发现,他相信自己的金色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 天宝无年的秋天,李白终于被召进京,离家时他高兴地唱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天真地以为从此可以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了。可是无情的现实却粉碎了他的梦想,皇帝叫他来,不是为了让他发挥王佐之才,而是要他充当帮闲弄臣,因此只给他一个翰林供奉的虚衔,没有实授任何官职。他原本报着“佐明主”、“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入京,可现在皇上不听他的“兴亡言”,不纳他的“济时策”,只一味欣赏他的诗才。 他感到苦闷而愤然,寂寞又消沉。紧跟着就是一群权臣贵戚的乘虚而入,对他进行的恶毒的诽谤和诬陷.面对权贵的排挤和皇上的昏庸,李白愤然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带着满腔的愤怨,毅然决然地离开长安。   夜深沉,李白独立于江边。他低头轻抚身上的宝剑,无限惆怅涌满心田。满腹经纶难以施展,一腔热血报国无门。他仰问苍天,苍天默言。“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浜。”自古以来,“贤圣人”没有一个得到善终,追求,失败;再追求,再失败。“入世”不是,“出世”又不是,于是李白的“三千长愁”及浩淼的江水之愁便油然而生了。 千古一愁 失意之愁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亡国之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