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弓I力模型分析.PDF

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弓I力模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弓I力模型分析.PDF

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弓I力模型分析 田贞余 [内容摘要]利用引力模型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香港地区出口的实际值 与模型估计值进行比较,发现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 香港地区贸易联系密切,从一个侧面说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引力模型;转口贸易;板面数据 作者简介:田贞余,男.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深圳518060 我国香港地区具有优良的港口,位居亚太地区要冲,背靠中国大陆,又是 自由贸易港, 香港地区利用这些条件向世界各国发展转 口贸易,成为转 口贸易大港。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 计处提供的数据计算,2003年,香港地区进 口商品18058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消费4946亿 港元,转 口16207亿港元;转 口商品占进口商品的比例达到72.6%。 在香港地区的转口贸易伙伴中,我国大陆无论从转口货物来源地还是转口目的地来看都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香港地区与我国大陆的转 口贸易额远远超过香港地区与其它国家 (地区) 的转 口贸易额,可见我国大陆对于香港地区成为一个转 口贸易大港起着重要作用 (见表 1)。 我国大陆生产的商品通过香港地区转口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产品也经过香港地区转口到 我国大陆。香港地区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的桥梁。 表 1 2003年香港地区的主要转口贸易伙伴 按转 口目的地 按转口货物来源地 位次 国家(地区) 贸易额(百万港元) 国家(地区) 贸易额(百万港元) 1 中国大陆 7O5.787 中国大陆 967,104 2 美国 285,084 日本 161.231 3 日本 91,154 台湾 107,144 4 德国 51,369 美国 63,158 5 英 国 49,625 韩国 57,000 6 台湾 38,616 马来西亚 33,933 7 韩国 34,336 德国 26,583 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责任编辑:潘德平 收稿 日期:2005,41 一 、 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说明 引力模型起源于物理学的引力定律:F=CMM:/R2,这个定律表明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引力定律蕴含的深刻原理启发了经济学家。丁伯根 (Tin. bergen)1962开始利用引力定律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建立了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他利用该 模型对国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国家 (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与这两国 (地 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这两国 (地区)的距离成反比。 之后,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和完善,在引力模型中增加了人口、区 域贸易集团、贸易壁垒、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共同国界等变量,利用引力模型来分析贸 易流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贸易壁垒及其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这些分析表明; 引力模型对经验数据的拟合度相当高,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问题。国内学者利用引力模型来 分析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也得到了好的拟合结果 (盛斌、廖明中,2004)。 以自然对数形式表述的引力模型为: lnXlJ=ao+21lnYi+~21nYj+a3lndij+£lJ (1) 该模型直接由物理学的引力定律引申而来。其中:x..为两国贸易流量,Y。、Y分别为两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为两国的距离,ao、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