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本建构教学观探究国小五年级学童-台北立大学理学院科学教育.DOC

以人本建构教学观探究国小五年级学童-台北立大学理学院科学教育.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人本建构教学观探究国小五年级学童-台北立大学理学院科学教育.DOC

以人本建構教學觀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 水溶液酸鹼概念 陳景期 耿筱曾2 1台北縣成功國小 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投稿日期:93年4月26日;修正日期:93年7月19日、94年2月16日;接受日期:94年2月25 日) 本研究目的以人本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生水溶液酸鹼概念的概念架構、迷思概念及其來源和概念改變機制。研究樣本以139位五年級學生進行紙筆測驗資料收集,再從中選取13位學童進行晤談等相關活動,以收集質性資料。研究方法及工具包括:紙筆測驗、晤談、三層次(three-tier test)診斷性測驗工具。 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概念改變的分析: (一)水溶液酸鹼性質的判斷:學童增加酸鹼指示劑概念。 (二)學童對酸鹼指示劑相關概念的建立及應用。 (三)學童對酸鹼中和概念認知的建立及應用。 二、影響學童水溶液酸鹼概念之概念改變機制的重要關鍵主要有: (一)新的資訊經個人選擇分析詮釋與理解而建構新的概念。 (二)新的探究工具使用所造成概念改變。 (三)新的概念引導衝擊原先概念。 (四)新的概念與原先概念競爭的結果。 關鍵詞:人本建構、酸鹼概念、概念改變機制、教學策略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在學童的生活經驗中與水溶液酸鹼性質有關的日常生活事例很多,可用來進行探討活動,以提供完整的學習經驗,並能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地瞭解到學習的重要,而能夠主動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 科學教育者受到認知論及建構主義的影響,主張科學教育應以學生的先備概念為出發點,強調學習為概念改變的過程,而知識乃學習者主動建構而成。學生的角色不再是知識或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耿筱曾,民89)。建構主義的哲學觀點對於科學知識成長的描述,在強調知識是由科學家或孩童所建構出來的,而科學知識或孩童的數理概念架構是暫時性的,它會不斷的被修正和成長(Novak,1988)Novak所提出人本建構主義(human constructivism)主要觀點有三:1人類是塑義者。2.教育的目標是分享意義的建構歷程。3.分享意義可由專業的老師主動介入加以引導。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水溶液酸鹼概念的概念架構。 (二)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水溶液酸鹼概念的另有架構形成原因。 (三)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水溶液酸鹼概念的概念改變機制。 (四)探究人本建構取向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科學理解之影響。 三、本研究量化部分的虛無假設 本研究之量化分析,主要在探目的虛無假設以便統計上的驗證。提出虛無假設:假設假設假設假設假設假設Novak(如圖1)所提出,主要觀點分別呈現在Novak的著作中(Novak,1985,1987,1988,1989,1993,a,b;Mitchell,WanderseeNovak,1997)是結合黃台珠等譯,2002;(meaning making)的觀點,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和個人在建構新概念認知時的先備概念角色。認為科學學習者和科學家自己都有許多的另類科學概念,且極難改變。認為人類的思維是很獨特且複雜的相關概念架構。有了一些概念架構,提供人們做決定(decision making)時「理性」和「感性」的內容才可以使人適應於複雜的生活。並且強調教師的專業角色。認為重新建構知識是需要學生沉浸於思維生活中(the life of the mind)的活動,也需要標準課程的「結構」(structure)。黃台珠等譯,20022.教育的目標是分享意義的建構歷程 每一個人的概念架構都有許多特殊性,概念-….這些共通性可以用來分享、增強、改革意義(Novak,1993b)。 人本建構主義主張知識是一種人類具有的特殊性、有動力結構;而教育應該努力在不同個體之間架構一座橋樑,教師是中介人或是意義的調解人。調解的過程隱含了一個人對於概念改變的意願和動力,包括漸進的和激進的事件所支配的概念。調解是一個「即將達成」(coming to terms)的過程。這表示所有參與調解的人,都有相等的(von Glasersfeld,1989)建構的過程。概念改變常是耗時的調節過程,教師應花較多的心思去選擇科學概念和安排教學順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要能鼓勵主動,鼓勵師生互動,教師也應願意並能和學生有社會互動,並尊重學生對概念意義的調解,並期待調解的結果(黃台珠等譯,2002frontation techniques)和設定目標的類比(targeted analogies)等(黃台珠等譯,2002Ross,1991;Schmidt,1991;Nakhleh,1993,1994; Ye ,Renmin ;Wells, Raymond R.1998)、大學學生(Cros,1986,1988)。主要以中學及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