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体物理学的新发展简介
3. “黑洞不黑” 英国科学家霍金于1974年首先证明:一个质量为M的黑洞,会自动地在视界(半径rG处)表面外侧发出各种粒子,这些粒子具有热辐射谱,相同一个温度T,它等于: 霍金辐射极其微弱,一般可忽略不计。但随黑洞质量不断减小。温度会急剧上升,辐射越来越强,直至黑洞消失为止。 二、小黑洞—恒星演化的一种结局 中子星与黑洞是恒星的两种结局。中子星在观测上表现为脉冲星,且有严格的周期性可观测到。黑洞怎样才能被发现呢?由于中子星和黑洞都有可能性与一个“伴星”组成“双星系统”,于是科学家就有可能通过能发光的伴星的轨道,周期和谱线来分析发现看不见的主星黑洞,从伴星发生辐射谱线的引力红移可以计算出黑洞的质量。目前在银河系内至少有10个事例已被认定与“黑洞”对应。 * 第九章 天体物理学的新发展(简介)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物质结构按其空间尺度和质量大小可分为微观、宏观和宇观三大层次。在宇观层次中,是包括从小行星开始,经过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直到可观察的宇宙。 和电磁相互作用不同,万有引力相互作用不能屏蔽和中和,所以随着质量的增加,逐渐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相互作用。 60年代以来宇观领域的结构,性质,规律和演化已逐渐成为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 本章将着重介绍当前人们所关心的天体物理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进展。 §9.1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暗的? 早在1720年到1823年期间英、法、德三国各有一位天文家(分别是哈雷,切西亚赫,奥尔勃斯)提出了如下命题:如果恒星大体上均匀分布于无限的宇宙空间,我们从任何一个方向上去看,总会看到一颗星,因而总是亮的,而不是黑暗的。换句话说,夜晚的天空到处都应该同太阳表面一样明亮!但事实远非如此。后来这命题被称为“奥尔勃斯佯谬”。 1.一种解释 1946年,哈里森研究指出,在上述命题中,一个根本的错误是假定了恒星一直在发光。实际上一个恒星从星际弥漫物质中开始形成,到发光,到内部核燃料烧完,最后恒星演化归宿到白矮星、中子星(见§9.3)或星洞。从生到死有一定寿命。一般估计恒星发光寿命约t*≈100亿年(1010年),它远比光离开恒星表面后到波吸收所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约1023年)小得多(t* )。 哈里森的计算表明:不考虑恒星有寿命时,星光传到我们所在处叠加起来的总的辐射能量密度u等于一颗恒星表面的辐射能量密度u*。考虑到有寿命时,则: 可见u很小,观察不到。 2. 另一种解释 1964年也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充满宇宙空间,相当温度T ≈3K的黑体辐射。假如我们认为这种背景辐射就是来自宇宙一切黑体贡献的总和,则由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可估计u值: 其中σT 4为黑体的总辐射本领(见6-1-5式)。 也可用 求得恒星表面的u*值,取 T*≈6000K(太阳表面温度)可得: 两种估计大致相符,这恐怕不是偶然的。 §9.2 宇宙大爆炸理论,哈勃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及其他 1. 宇宙大爆炸理论 1948年物理学家伽莫夫首先提出:宇宙是从一个高宽度的火球爆炸开始的。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还很少有人相信。当时的一个主要根据是哈勃红移。孩子到1965年3K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才使上述假设逐步发展成为被公认的理论。 大爆炸理论基本思想大致如下: 约在距今137亿年前,爆炸从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开始→约 后,后一个特别快速的膨胀过程(称暴胀 ),当膨胀变慢后,宇宙充满了夸克和电子等基本粒子→到 时,夸克结合成中子和质子等强子,他们约在3分钟后形成原子核→约38万年后,宇宙以冷却到温度为4000K左右,质子能俘获电子而形成中性的氢原子,这时原来从大爆炸产生的光子开始自由地运动而充满宇宙空间→50亿年后,星系形成,太阳系形成→100亿年后,宇宙温度冷却到2.7K,出现人类活动。(见下图) 2. 大爆炸理论的5个依据 哈勃红移——1929年起,科学家测得遥远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普遍存在一种“红移”现象,称哈勃红移。这是由于恒星以速度v远离地球所造成的。根据多普勒效应,光源远离地球时,地球上的观察者测得的表现频率将减小,即波长增大,成为红移。红移量定义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