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玺简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代玉玺简介

玉玺简介 玉玺(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宝玺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因为失去了宝玺,皇帝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力。自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宝玺制度后,这套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一直到清末。历史上对宝玺的记载大多十分简略,语焉不详,且不同时期的记载常有互相矛盾之处。加上现存宝玺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宝,清以前的宝玺全无踪影,只有一些印拓流传至今,使现代人对历代宝玺知之甚少。 乾隆年间的玉玺 “玉玺”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皇帝的印章有公章和私章之分。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钤用的可称为公章,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又因为此时的玺专以玉质(另一说认为玉字的由来是传说秦始皇以和氏璧制造玉玺),故称为“玉玺”。 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均称为“玺”,并有官玺和私玺之别。官玺又称官印,是诸侯王颁发给下属各级官吏的凭证,即《说文解字》所说的“执政所持信也”。在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官印的形制、大小也没有严格的规定。秦始皇即秦王位后,与太后长期私通的文信侯吕不韦怕奸情被已长大成人的秦始皇发觉,派舍人嫪毐诈称宦者混入宫中,得幸于太后,还生了两个儿子,被封为长信侯。始皇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非宦者,秦始皇下令审查。嫪毐害怕真相暴露,便伪造秦王御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作乱。结果被秦始皇发现其阴谋,他命令相国和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包围叛兵,斩首数百,生擒嫪毐。秦始皇车裂嫪毐及其同党,灭其宗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吸取嫪毐伪造玉玺谋反的教训,决定制作一套国玺,并由自己亲自执掌佩带,亲自铃盖,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他规定天子之印独称“玺”,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称“印”。又规定以玉作为“玺”的专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为材。这样,玉玺便成为皇帝的专利。[1] 其中,“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乃奉秦始皇之命以和氏璧(一说是用蓝田玉)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2] 若要了解“传国玉玺”的详细内容与传说可以请查看词条:传国玉玺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弥留之际,“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又记刘邦军迫咸阳,秦王“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始皇玺归汉后,即被汉高祖定为“传国玺”,“世世传受”。新天子继位,首先接受此印,皇位才算合法,才能得到臣民的承认。传国玺是真命天子的标志,也是西汉以后各朝野心家攫夺的目标。王莽篡汉,就把夺取这方印章作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当他篡汉的步骤基本完成,大局甫定,立即派人威迫汉元帝的皇后元后交出传国玺。传说当时元后很不情愿,愤怒之余,将玺印投地,螭虎缺去一角,而王莽并不以此为憾,揣起残玺,得意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据说后来他兵败身死时,这枚印章仍挂在他身上。传国玺至迟在汉献帝末年就丢失了。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说:孙坚打董卓,“攻陷洛阳城,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这段记述带有神话色彩,显然是不可信的。尽管传国玺已佚,但汉以后不少朝代仍都有所谓“传国玺”,都说是秦始皇的原印,并为它的来历编造了很多荒诞不经的故事,籍以证明自己属正统。例如,辽兴宗耶律宗真在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的题目试进士,成了历史笑柄。[3] 汉代 在汉代,传国玺是镇国神宝,从不使用。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俗称六玺。每玺钤用的范围均有规定,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这些印章都是白玉质地,螭虎钮,形制与传国玺基本相同。《封泥考略》著录一方陈介祺旧藏(今藏日本)汉“皇帝信玺”封泥,就是该玺直接钤印的。其印文用小篆,字体端丽典雅,印面有田字格,为典型汉初印,是迄今所见汉帝六玺中的唯一印痕。 广州南越王墓(《史记》称南越,《汉书》谓南粤)出土的金质“文帝行玺”,亦属帝玺。南越是秦始皇派到广州(古称番禺)开拓岭南的将军赵佗在汉初建立的诸侯王国,吕后年间潜号称帝,传至第三代,后为汉武帝灭。“文帝行玺”是第二代南越王赵昧的印章。由于南越是边远小国,且时间不长,其帝印的作用与影响当然不可与汉六玺相比。但就印章形制来说,史籍记载宋代帝印始用龙钮,而这枚“文帝行玺”已是龙钮,这样就把龙钮印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年。 南北朝 魏晋及南朝刘宋的宝玺完全沿用汉制,不但“乘舆六玺”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