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血及生命铸就友谊之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鲜血及生命铸就友谊之路

用鲜血及生命铸就友谊之路达累斯萨拉姆时间2009年2月15日傍晚,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映胡锦涛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的实况,胡主席在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24公里处的中国专家公墓。雨后的墓园格外庄重肃穆,胡主席在汉白玉纪念碑前许久伫立,向永远安息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援外人员的英灵默哀。他缓步走到一座墓碑前,当听介绍说他是辽宁人,牺牲时才二十多岁,是这些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时,胡主席动情地说:“金成威同志,我代表你的亲属来看你了”!当我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景象时,内心十分激动,胡主席的话表达了牺牲者亲人们无尽的哀思,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为中非友谊献出生命的援外人员的深情怀念。 胡主席的话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也使我浮想联翩。作为一名援外工作人员,回顾过去工作和学习的经历,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和记忆。四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发展,高瞻远瞩地做出了援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铁路的决定。一个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经济发展历史上,乃至在非洲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由此而生。 上个世纪60年代在坦赞两国独立初期,由于受到当时的南部非洲种族主义者的封锁,内陆国家赞比亚的生存受到威胁,急需一条安全的出海通道;坦桑尼亚为了开发南部高原并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需要修建一条连接赞比亚的铁路。他们先后向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国家提出坦赞铁路建设的援助要求都遭到了拒绝。两国领导人把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了中国。1965年2月17日,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向中方正式提出请求,希望中国援建坦赞铁路。1967年6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再次表达了两国希望中国政府修建坦赞铁路的意向。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并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协定确定中国为援建坦赞铁路提供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息贷款。 坦赞铁路建设从1968年5月开始勘探,1970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1975年6月全线完工通车试运营一年后于1976年7月竣工交付。从立项到移交,历时十年,其间先后有数万中国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远涉重洋到达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建成全长1860.5公里的跨国铁路。一批一批援外人员到坦赞两国参加施工,前后共有五六万人次,施工高峰时中国援外人员超过1.6万人。 中方派出的援外专家绝大部分乘船自广州出发,在海上颠簸十多天才能到达达累斯萨拉姆港。坦赞两国气候十分炎热,气温通常在三四十度;很多人住在就地取材的小草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物资匮乏,疟疾流行。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铁路沿线时而可见裂谷天堑、高山峡谷、湍急河流,时而是茂密的原始深林,到处都有荆棘丛生、淤泥流砂,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出没。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和施工条件下,中国援外人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恸地的历史乐章。我在相关资料中找到几位为援建坦赞铁路而捐躯的中国专家的记录…… 1971年1月4日,线路工长毛忠满在施工作业时,一台推土机向后倒车失控,将正在工作的毛忠满卷入车下,鲜血染红了非洲的红土地。全力抢救无效,毛忠满牺牲了。他是第一位牺牲在坦赞铁路施工现场的中国专家。 1971年4月15日,隧道工程队长李景普,从达累斯萨拉姆返回工地途中,乘坐的吉普车冲进了一辆巨型卡车的底盘下面,身体被撞进驾驶室的汽车引擎紧紧地挤压在座椅上,不断地流血。当人们把他抬出来时,李景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了句“累死我了”,就停止了呼吸,殉职时只有44岁。1970年,他离开中国时,家里有一个半身瘫痪的孩子,妻子怀孕在身,但全家人支持他远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援建项目。李景普到坦桑尼亚后,在一封家书中,对遥远的家人饱含深情地说,由于无法陪伴在即将分娩的妻子身边,他心怀歉意,并叮咛妻子注意身体,代他好好照顾孩子,未曾想,这封家书竟然成为他的绝笔。 1973年2月19日,推土机手金成威驾驶推铲机在地势严重不平、倾角较大的地段施工,发生翻车而殉职,牺牲时仅有22岁。金成威是辽宁营口人,18岁参军,当坦克兵,参军当年就荣获“五好战士”称号,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夏天被选派到坦桑尼亚参加援助坦赞铁路建设,成为一名推土机手。那天,他替一位坦桑尼亚工人值班,却不幸发生了事故。 1973年4月,李新民和他的同事们乘“建华”号远洋客轮开往达累斯萨拉姆,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在海涛声中,汽笛长鸣,船上全体人员神情肃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海葬。 1973年5月19日,开挖工彭明良死于脑疟。他是第一位因患恶性疟疾去世的中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