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 (时间:120分钟 分值:176分) 1.(2014邯郸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5分) ? ? 解析:作者登楼而望,春山堆叠,茫茫烟波阻隔了归家之路。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句中的“春山”与“烟波”象征了家园被敌侵占,国家政局飘摇动荡的局面,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在匡扶国家社稷途中的种种阻隔。 答案:词人登高楼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住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园被金国占领、政局险恶,以及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 解析:由前面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转入作者情感的抒发,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肠千结”的丰富情感,在全词中包含了国土沦落的悲愤,家园难归的悲痛,壮志难酬的伤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 答案:①此句承上启下,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园的深沉悲痛。②“肠千结”蕴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在: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壮志难酬的感叹;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2.(2014浙江调研抽测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早 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 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    的特征。(4分)? 解析:从颔联的“云似雪”“树如人”很容易判断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早行途中景物的特征”结合首联“明灯送”“认未真”也较易概括出来。 答案:比喻 朦胧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7分) ? ? 解析:此诗运用什么构思技巧,题干已经明白地提示: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真”为“清晰”之意,全诗四联始终围绕“真”字落笔,无非是前两联从反面写未认“真”,后两联从正面写认“真”。 答案:①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②颔联承接次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写早行者的错觉;③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中转写途中景物“认渐真”;④尾联再写“早认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 3.(2014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海人谣 [唐]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这和《阿房宫赋》中“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有“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的提示,再结合诗句“未央宫中常满库”,可以推知“异曲同工”的句子应是“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答案: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7分) ? ?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