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NYT186021-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21部分黏度
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黏度Guidelin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sticidesPart 21:Viscosity前言NY/T 186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分为38部分——第1部分:pH;——第2部分:酸(碱)度——第3部分:外观——第4部分:热稳定性——第5部分:紫外/可见光吸收——第6部分:爆炸性——第7部分:水中光解——第8部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第9部分:水解——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第11部分:闪点——第12部分:燃点——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第14部分:饱和蒸汽压——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第16部分: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第17部分:密度——第18部分:比旋光度——第19部分:沸点——第20部分:熔点/熔程——第21部分:黏度——第22部分: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第23部分:水中溶解度——第24部分:固体的相对自然温度——第25部分:气体可燃性——第26部分:自然温度(液体与气体)——第27部分:气雾剂的可燃性——第28部分:氧化性——第29部分:遇水可燃性——第30部分:水中解离常数——第31部分:水溶液表面张力——第32部分:粒径分布——第33部分:吸附/解吸附——第34部分:水中形成络合物的能力——第35部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第36部分:聚合物分子量组分含量测定(凝胶色渗透谱法)——第37部分:自然物质试验——第38部分:对金属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本部分为NY/T 1860的第2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NY/T 1860.21-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黏度》。本部分与NY/T 1860.21-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运动黏度的定义和符号(见2.3);—修改了毛细管黏度计法中恒温水浴的测定温度(见3.2.3);—修改了旋转黏度计法中恒温水浴的测定温度(见3.3.3);—修改了旋转黏度计法的测定步骤(见3.3.4)。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姜宜飞、刘丰茂、吴进龙、赵柳微、李慧晨、李国平。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 1860.21-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21部分:黏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农药黏度测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内容等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农药登记试验中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黏度的测定。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黏度 viscosity指流体物质在发生形变时对应力的吸收特性。单位为豪帕?秒(mPa?s)。2.2 动力黏度 dynamic viscocity指相距单位距离的两平行面中间充满液体,任一个平面相对于另一个平面,在自己的平面上,以单位速度运动时单位面积上的切向力。动力黏度的国际单位为帕?秒(Pa?s)(常用单位1mPa?s=10-3 Pa?s)。2.3 运动黏度 kinematic viscosity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即所谓的运动黏度。运动黏度的国际单位是平方米每秒(m2/s)。3 试验方法安全提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由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3.1 方法总则毛细管黏度计,适用于黏度在0.5mPa?s~105mPa?s的液体;旋转黏度计,适用于黏度在10 mPa?s~109 mPa?s的液体。3.2 方法一3.2.1 方法提要使恒温水浴达到所需温度,测定液体通过毛细管粘度计刻度线的时间以得到的黏度。3.2.2 仪器设备恒温水浴:精度±0.1℃。三管乌氏粘度计。秒表:精度±0.1s。3.2.3 试验条件在(20±0.1)℃、(40±0.1)℃条件下分别测定。3.2.4 测定步骤3.2.4.1 设备的上装和恒温开启恒温水浴锅并将仪表设定到所需要的温度,将毛细管黏度计竖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其上下基准刻度线应在水面以下并清晰可见。在上下通气管上接上乳胶软管,并用架子夹住下通气管上的乳胶管使其不通大气。3.2.4.2 测定取适当体积被试物,经被试物加入管加入到黏度计中。当被试物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后,用洗耳球在上通气管的乳胶软管吸气,将液面提高,直至上储液球半充满。此时放开下通气管上端夹子,使毛细管内液体同分离球内液体分开。松开洗耳球,使液体回流,液面降低。测定新月形液面从上刻度线降至下刻度线的时间。3.2.5 数据处理被试物动力黏度η(mPa?s)按式(1)计算。η=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