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法律思想.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法律思想

著书立说—《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一共二十 卷,11705个汉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 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 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1.儒家无讼法律思想的影响。 2.争讼意味着官员教化不力,治 民无方。 3.涉讼费用易使当事人倾家荡产,破坏社会秩序稳定。 4.官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局限。 5.受科技发展的制约,古代官员取证验证困难。 公元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生平和经历 生平 周游列国 教学著述 55岁 30岁 Text Text 闻名于鲁 Text 鲁国做官 人生轨迹 孔子 父死 3岁 68岁 73岁 26岁 母亡 17岁 娶妻生子 19-20岁 担任小官 21岁 收徒办学 51-53岁 周游列国 著书立说 去世 卫 被灵公窥 陈 被困匡地 宋 檀树砍树 郑 未予接待 陈蔡 被困绝粮 二、孔子的法律思想 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无讼的诉讼观 德治观 人治说 仁学观 礼:包括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整套典章制度和礼仪习俗,其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 仁学观 仁者爱人 1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父子关系 2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臣关系 3 忠恕之道 同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礼仁结合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把礼从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需求,仁 获得比礼更优越的地位。 仁学观的评价 仁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 现“人”, 强调个体人格的主动 性、独立性。 “仁者爱人”是以宗法伦理为基础, 有等级、有区别的爱。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贤人 人治观 强调当权者要严于律己 因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世之治者不绝于 中,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孔子的“人治”对话韩非的“法治” 只有“哲学王”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国莫过于仁者,仁者爱人! 孔子与柏拉图—英雄所见略同! 敛从其薄 德治观 反对贫富悬殊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 敛,从其薄 不患寡而患不均 反对人殉制度 贫而无怨难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先富后教 德刑关系论 力主德治 德主刑辅 刑罚适中 无讼的诉讼观 讼的 弊端 无讼的 理论基础 德主刑辅 中庸 思想 听讼,吾尤人也,也必使其无讼! 行教化,使不成讼 倡和解,以调息讼 无讼的理想如何实现 儒家:和为贵—无讼 法家:重刑主义——忌讼 古代社会官方对诉讼的态度为什么是息讼?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经过多个朝代的 逐步完善,形成 中国历史上独具 特色的亲亲相隐 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188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第49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 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第60条 凡知道案件 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 义务。 课后思考:亲亲相隐?大义灭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