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世家的师道末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教育世家的师道末路

一个教育世家的师道末路雷家,四川夹江县的一个教师世家,在绵延传承500年后,竟已走到了“讲台”的尽头 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雷家了。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的街头,问询起雷家,复印店小工、宾馆服务员、人力车夫、文具店老板娘和出租车司机都迷茫地摇着头:“雷家?什么雷家?” 尽管当地县志、教育志中对这个教育望族曾屡有记载,但雷家如今看起来已是声名寂寥 自明代中期起,雷家世代在夹江教书育人,500年间产生教师47位,与教育行业相关从业者近30人。在上世纪80年代,雷家一度曾有14人同时手执教鞭,成为当时夹江教育界佳话 然而在“传道授业解惑”500年后,雷家如今已经陷入教育血脉日渐衰竭、师道即将中断的惶惑之中 “雷家的家道传承,已到了穷途末路。”雷家第15代传人雷鸣村落寞地说 雷家的书 XX年3月18日,整个上午,院子里静悄悄的。这里是夹江县教师进修学校。52岁的雷鸣村报到已一个多月,但仍不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职责。“度日如年”,他形容自己。这个皮肤白净、身形瘦弱的中年男人无事可做,只是呆坐着,半晌,叹了口气,起身又接了一杯茶 目前,夹江教师进修学校只有12位教职工。在夹江教育系统内部,这里是心照不宣的“养老单位” XX年农历新年前,雷鸣村得到调令,“进修校任务非常繁重,也很需要人才”。然而,本来雷鸣村可以在4月为县中小学新任中层干部讲讲如何落实教育政策一类的课程,却因为相关培训延迟,要继续空坐一个月,才有可能回到讲台之上 这并不是他的家族里唯一一份闲适的教职。他的堂侄雷声烈在夹江县委党校任副校长,党校的工作时紧时松,无事时,雷声烈便打几圈麻将――这是当地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 但雷鸣村不会打麻将。在此之前,他是夹江中学分校副校长,再往前是云吟职业高中副校长、茶坊中学教导主任、吴长镇中学教师。从1981年参加工作,他已在讲台上站了近30年 作为雷家第15代孙,雷鸣村的背后有着雷家500年教育事业的传承。16世纪初叶,夹江雷家第一代祖雷翰松(湖北麻城人),以进士身份赴川为官,卸任后便定居夹江,开席教书 此后的几百年光阴里,雷家人读书、科举、教书,从雷家第二代至第13代,勾勒着高度相似的人生轨迹 据《夹江县志》记载,雷家传至第11代雷平川时,当地府衙曾颁赠“斗山望重”匾额,以寓其家族“有菁峨朴之风、负泰山北斗之望”。第13代雷少根曾被选中公派日本留学,但临行前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制,在其曾任教的嘉定府中学堂,有学生郭沫若 绵长的教席传承,让雷家声名日隆。在当地民谚中,流传着“江家的谷,史家的树,王家的银,雷家的书”,意指夹江四大望族 “雷家有钱就买书,到解放前,家里藏书至少在万卷以上。”雷鸣村的叔叔、雷家第14代传人雷应源说。直到现在,在雷应源那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斗室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全都堆满了书 教育世家的辉煌,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得以延续。雷鸣村的父亲雷应澜、叔父雷博渊是雷家第14代传人中的代表,分别以“应澜的口才、博渊的肚才”闻名夹江教坛。这其中,于193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的雷博渊,更是被乐山、夹江、犍为等地学校同时聘用,每天步行四五个小时辗转任教。而同代人中的雷应源、雷应涛兄弟俩,分赴甘肃、云南从教 在一个如此显赫的教育世家,后人投身教育似乎顺理成章,然而正是从这一代开始,雷家后人的生活轨迹开始渐渐转变 意外从教 “原本,我并不想成为教师。”雷鸣村说 1974年,雷鸣村初中毕业,他本可以读高中的,因为家庭成分是“教师”只能选择下乡。“就因为是教师的娃娃,不能读高中。这个新社会还说什么尊重知识、尊重教育?” 从此,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每天赤着脚、猫着腰,踩进猪圈人猪共用的粪池里做清洁。粪池不到1.5米深,上面还有随时准备排泄的家猪,在这个终年不见阳光的狭小空间里,即便是夏天,雷鸣村也会冷得全身发抖 雷鸣村憧憬着离开农村的那一天。但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家人劝他填报师范志愿参加高考时,他却拒绝了,因为“我亲眼看见,在文革中,父亲、叔叔们就因为是教师,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侮辱” 雷鸣村的父亲雷应澜在誊写毛泽东诗词时因少了一笔,被冠以“篡改毛主席诗词”的罪名批斗。叔父雷博渊被树为“反动学术权威”劝退出党,隔离审查。1975年,这位一辈子教书育人、诚实宽厚的夹江才子抑郁而死 “浩劫之年莫须有,至终含恨未抬头”,雷博渊、雷应澜的遭遇让育人十数代的雷家遭受极大打击。雷鸣村甚至一度决定:不再做教师了 不过,1981年,机缘巧合之下,不愿意做老师的雷鸣村还是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他参加了1978年高考,在家人建议下将师范作为保底的第六志愿,不料单单在那一年,师范院校提前招生,他被峨眉师范学院录取并顺利毕业 因教学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