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玉笙”意象研究.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词中“玉笙”意象研究.pdf

第24卷 第4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10月 Vo1.24 No.4 JOURNAL OF ZHONGZH0U UNIVERSITY 0ct.2007 宋词中“玉笙意象研究 房 媛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文科基础部,郑州450009) 摘 要: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 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 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 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 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笙;玉笙;宋词 中图分类号:H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07)04—0035—04 一 、 笙:音乐的和文学的 着大量的记载,如潘安仁的《笙赋》、夏侯淳的《笙赋》等。到 笙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也是最古老的 了唐代,笙已经是社会各阶层都能吹奏的乐器了,《新唐书 一 种乐器,在远古的传说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笙的记载,《礼 · 南召传》中载:“吹飘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 记·明理堂》中有:“女娲作笙簧”说, l 但作为一种传说, 酒。”从中可以看出在饮宴时,主人一面吹笙,一面用笙推移 似乎不足为信。笙出现的确考年代是西周,周代乐器曾按制 酒杯,劝客人饮酒。在唐五代诗词中,也有很多的诗句写到 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八音”之七“匏,包括簧、笙、巢 “笙”的,如朗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 (大笙)、和(小笙)、竽等。” 这一时期的“吹奏乐器,大都 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顾况的 适于吹奏多音的音阶……有编排多管,每管一音,利用金属 《笙》:“欲写人间离别心,须听鸣凤似龙吟。”词如南唐中主 簧片与竹管中的气柱的共振作用发音的,如笙。”_3_4 可见, 李璨的《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至 周代笙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笙在乐器中非同寻常的 宋,写有“笙”的词更加数不胜数,有“笙”构成的各种意象也 地位使笙师的地位也变得极其重要,《周礼 -春官》中载: 不胜枚举,主要的几种有“玉笙”、“笙竽”、“笙簧”、“笙箫” “笙师……掌教曜竽、笙、埙、衡、箫、篪、管”。这是让以“笙” 等。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 为官名去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的职务。[1 346到了春秋战 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 国时期,笙和竽是最被重视的乐器,“笙奏”二字并用以代表 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 全部的乐器演奏,《韩非子》中载:“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 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 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l3 笙竽音色恬静 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 优美,华丽丰满,并具有清脆秀丽的特点。但竽至汉代则不 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 复繁兴,大约跟笙竽的造型和体貌有关,《风俗通》中载: 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对“笙簧”、“笙 “竽,有三十六簧也。” 而笙则有十三簧、十七簧、十九簧 箫”等意象另章讨论)。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 等,以十九簧者居多,由此可见,竽体大,簧多;笙体小,簧少。 析“玉笙”意象的内蕴 ,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 估计因为吹奏便利的取舍,导致了竽渐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