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一、弘扬五四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经历了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因五四运动而有了根本的改变,它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我们纪念五四运动,首先要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爆发五四运动的原因、意义。要弘扬五四精神,应该把握什么是五四精神。 1、历史背景: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919 年1月,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重新分割世界,中国也以战胜国名义派代表出席。中国军阀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21条”卖国条约和收回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但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中国军阀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强烈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1人、市民1人。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南洋华侨学生都纷纷响应。 下图为关押进步学生的监狱和为营救被捕人员的来往信件 6月3、4两日,军警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南京、武汉、山东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大罢工,上海等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纷纷罢市,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运动迅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为工人。在广大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的达到了,运动获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 毛泽东在上世纪40年代曾先后两次 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和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 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 奠定了思想基础 ; 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为五四运动培育出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和精神领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把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带进了中国共产党 。 2、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干部上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4、继承革命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进步旗帜,在中国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在随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每当重要历史关头,都有一个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明确旗帜道路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仍然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值得深思与重视的一些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在党内外有人提出把西方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这些种种主张和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关于世界上有没有普世价值观?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多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