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内容提要 异常群体是指有异常行为(abnormal behaviour)的人群。在国内学术界,异常行为一词和越轨行为(deviant behaviour)一词一般通用。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自杀群体、精神疾病群体、吸毒群体、问题青少年群体等异常群体的人数逐年递增,日趋严重。他们不仅影响自身的身体与精神健康,也阻碍了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本章将主要探讨四类异常群体的社会问题:自杀问题、精神疾病问题、吸毒问题、青少年越轨问题。 第一节 自杀问题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三、自杀问题的现状 四、自杀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一)自杀行为的界定 迪尔凯姆认为: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即为自杀。自杀未遂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在引起死亡之前就被制止了。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二)自杀行为的类型 迪尔凯姆对他的因变量又进行了溯源学划分,区别出了利他型、利己型、失范型和宿命论型四类不同的自杀。 1利己型自杀:由于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的疏离。 2利他型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发生在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之时。 3失范型自杀:失范型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之时。 4宿命型自杀:宿命型自杀指面临无法抗拒和改变的规则的重压时的自杀。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三)自杀问题的特征 1自杀人群有低龄化的趋势 2城乡社会自杀率差异明显 3自杀率社会性别差异显著 4自杀与精神疾病相关度低 5自杀方式呈多样化和差异化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一)自杀问题的生物—心理论解释 生物—心理论主要强调生物学以及心理学对社会中个体自杀行为的研究,认为自杀行为的发生取决于一些个体因素,如性格、心理失调、精神错乱或遗传因素等。这种分析范畴也主要在心理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科较为流行。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二)自杀问题的传统—现代论解释 首先,一旦发生社会变革,出现较大的贫富差距,人们的心态便会失衡。 其次,我国的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再次,改革开放使西方先进技术进入我国的同时,也使西方价值观渗透进来,在实现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同时,也导致不少人社会价值观迷失,从而在给社会个体展开一幅新的画面的同时,也给社会个体一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的危机感。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三)自杀问题的社会—文化论解释 社会—文化论主要强调从社会文化层面来探讨自杀现象和自杀行为,着力探讨社会文化与自杀的内在联系。事实上,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自杀率的高低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自杀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成因和特点。 三、自杀问题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前的自杀问题 在1940年到1944年6月,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对云南省呈贡县开展了人口研究工作。这项调查是中国最早有自杀统计的调查。调查统计显示,呈贡男女自杀人数均列死亡原因第8位,自杀率为11.23/10万。 三、自杀问题的现状 (二)改革开放后的自杀问题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社会变迁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自杀问题也有日趋严重之势。中国卫生部2007年公布,2006年城市居民自杀率为5.02/10万(大城市3.62/10万,中小城市6.81/10万),农村9.26/10万(男9.56/10万,女8.95/10万)。 四、自杀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个人主体性的调适 个体在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和发生心理危机时,要认识和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心理咨询、支持、救助,使心理危机得到有效干预,避免自杀倾向的形成。 (二)社会支持网的建构 (三)制度性行动的干预 第一,从政府角度来说,官方力量必须在预防自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从社会角度来看,各种社会力量应该介入自杀问题领域。 第三,从微观个人的层面来说,必须实现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其被赋予的职责,其能力是在学习与适应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的职业水准。 第二节 精神疾病问题 一、精神疾病问题的内涵 二、精神疾病问题的学理解释 三、精神疾病问题的状况 四、精神疾病问题的预防与控制 一、精神疾病问题的内涵 (一)精神疾病的界定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指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紊乱,所导致的个体出现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的总称。形象地说,也就是指大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一类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 一、精神疾病问题的内涵 (二)精神疾病的类型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一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史-温州大学,韩纪江).ppt
- 第十一章 公平交易法律制度.ppt
- 第十一章 中国名酒及企业.ppt
- 第十一章 继承的开始和遗产的处理.ppt
- 第十一章 数学活动 镶嵌.ppt
- 第十一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3.ppt
- 第十一章 教育测量法.ppt
- 第十一章 谬误.ppt
- 第十一章 汽车运行材料合理使用.ppt
- 第十一章 网络成瘾问题.ppt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