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盆景绪论和发展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1 盆景绪论和发展史

第六章 盆景概说-1;引自《赵庆泉盆景艺术》 《饮马图》〔榔榆〕龟纹石 盆长120CM;第一节 绪 论;一、盆景学学习的意义及方法;二、盆景的概念;;盆景与盆栽的区别;盆景;三、 盆景艺术的特点;四、 盆景的作用;第二节 盆景发展史;一、盆景起源 ;二、中国盆景发展简史 ;(2)汉代缶景 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所谓的缶景(缶:fou,音同否)。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3、北齐山水盆景起源 1986年4月,在山东临朐海浮山前山坳发现北齐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 ;4、唐代盆景的成熟期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1)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有元稹(音同枕)的《花栽》;钱众仰的《咏盆栽》;李贺的《五粒小松歌》P25,这首诗对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 (2)唐代树石盆景 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侍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双手托一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兴建的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内甬道东壁上有手托盆景的仕女壁画形象(图)。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3)唐代山水盆景 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趋于成熟。台湾故宫藏画中有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右下方两人分别扛着大的石笋,上方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如果再种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 ; 唐阎立本《职贡图》,有一进贡者肩扛假山的形象描绘。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 ;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有许多关于奇石的诗赋。如:白居易的《太湖石》、《问支琴石》、《双石》; 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似鹿石》、《海上石笋》、《泰山石》等等。 ;5、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 (1)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从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艺之高超。 ;宋代画家所画《十八学士图》中的盆松 ,老干虬枝,悬根露爪,颇具神韵。 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 ;(2)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 宋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如苏轼的《双石》: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放自痴。但见玉峰模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又如苏轼的《壶中九华》: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3)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如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 (4)赏石标准更为明确 。 大书画家米芾(音同“扶”),爱石成癖,他论石有“透”(要求石块里有孔道可以互相通达)、“漏”(有洞眼,可通过视线)、“瘦”(有棱有角,不臃肿)、“皱”(皮面纹理丰富,非平滑)之说 。 ;6、元代盆景的小型化——些子景 元代回族诗人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解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此诗称赞了韫上人做的些子景;7、明清盆景理论的升华与飞跃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