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图腾文化与中国传统服饰
第三讲 图腾文化与中国传统服饰 一、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 二、图腾扮饰之初:画身画脸 三、图腾扮饰之初:文身 四、图腾人体装饰向服饰的过渡 一、图腾文化的人生印痕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 图腾崇拜,就是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或神灵来崇拜。 图腾有家族图腾、部落图腾,如匈奴崇龙拜日,鲜卑图腾是鹿,契丹崇拜青牛白马,越人崇拜鸟和蛇,南蛮崇拜犬,东夷图腾是鸟和太阳;个人图腾,如舜的图腾为狮子或龙,蚩尤为赤龙,高阳氏为太阳,共工氏为九头蛇和羊。 龙凤图腾,是兼并众多后形成的综合式虚构的图腾形象。龙凤图腾之所以能有兼并八方的基础和能力,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远古高高飘扬的两面旗帜,就在于中华民族古来就有普遍而多样的鸟兽图腾现象,如夏代有熊、猪、石、鱼龙图腾,商代有玄鸟图腾,周代有龙、鸟、龟、麒麟、犬、熊、虎图腾,秦有凤图腾等。 今天我们看到的图腾文化现象,除了大多近现代少数民族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图腾文化细节之外,更多的是以淡隐的形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是千变万化中成为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一大群动物图腾形象伴随着每个中国人,成为属相。(视频:生肖与图腾崇拜) 二是凝练为姓氏与每个炎黄子孙隐身相随,动物图腾如马、牛、羊、龙、鹿、鱼、貂等;植物图腾如杨、柳、桃、李、林、桂、麻、麦、栗等;颜色图腾如赤、橙、黄、绿、朱、黑、白、蓝等;五行图腾如金、木、水、火、土;时令图腾如春、夏、秋、冬、阴、阳、日、月、年、岁等;方位图腾如东、西、南、北、左、右、东方、西门、东郭等。 三是以具象或变形抽象的形式进入服饰境界。在图腾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向人本身作全方位渗透与投影中,我们着重探索这一点。 二、图腾扮饰之初:画身画脸 图腾与人同体,最早大约是以画身画脸的形式出现的。原始先民为了表示对图腾的尊崇,也为了和不同的氏族部落区分开来,便开始在自己的住所和身体上雕刻或描绘图腾形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的雕题国“点(黔)涅其面,画体鳞采,既鲛人也。”(郭璞注释)雕题国流行的画体画面的习俗,是把身体画成鳞甲以模仿龙蛇即图腾形象的样子。雕题国,可能是原始时代居住在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族群。这一地域后起的许多原始民族,包括东夷族群、濮越族群、也都是曾经保留着画体或画脸这类装饰风俗的。 在身上脸上绘画,不同于稍后兴起的刻痕与文身。 早在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先民的鱼纹人面图,就是画脸的图腾扮饰行为。 古代西域的一些民族曾是画身民族。《隋书·西域传· 女国》记载:“其俗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改之,人皆披发,以皮为鞋。”这里的男女一日之中能够多次改变脸上的画图,是因为图腾有个人图腾、家族图腾、部落图腾以及部落联盟图腾等多样化的层面。 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阿尔泰地区(今新疆阿勒泰市)出土的古代酋长大墓葬干尸,“身上绘有纹饰,非常美丽,手、胸、背和脚上,都绘有真实的和幻想的动物形象”。 《旧唐书· 吐蕃传上》记载,吐蕃族也是流行画面的民族,松赞干布迎亲时“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即松赞干布)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以释毡裘纨绮,渐慕华风”。《资治通鉴· 卷一九六》也记载:“其国人皆以赭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这里的赭色,即赤色、红褐色,与吐蕃族所崇拜的图腾猕猴面孔颜色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神话中认为吐蕃族是猕猴和岩妖魔女结合而繁衍的后裔。赤色、红褐色是猕猴脸色的特征,奉猕猴为祖的吐蕃人为了让猴祖认识自己,同时也为了区别于其他民族,于是模仿猕猴的形貌和行为,用赤色、红褐色的颜料在脸上涂成像猴一样的红脸。 宋孟珙《蒙鞑备录》记载:蒙古族先民“妇女往往以黄粉涂额”,彭大维撰《黑鞑事略》载:“妇女真色,用狼粪涂面。”用黄粉或狼粪涂面,是狼图腾的一种崇拜仪式。 这些画身画脸现象的文化动机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行为和标志。人们基于求安全的心理通过画身画脸向图腾祖先、图腾亲属形象认同,目的在于祈福消灾——避免图腾祖先可能会产生的不认识或不承认的误会,消除可能产生伤害的危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画身、画脸继续以图腾文化的氛围,向艺术、向生活领域全方位地渗透。如化妆,后来的文身,后世的画眉(杜甫笔下贵妇人“淡扫蛾眉朝至尊”)、画唇、额黄(《木兰辞》:“对镜贴花黄”)、花钿(讲各式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画颊等实用美饰点缀由此而来。 三、图腾扮饰之初:文身 文身就是在身上刺画图案或花纹。 新石器时代就有文身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文身更是广泛流传于越、吴、楚、等地以及黎、傣、高山族地区,尤以百越族地区为盛行。《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古人注释:“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