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 第三 章 种植制度本科(2012.10).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作学 第三 章 种植制度本科(2012.10)

第 六 章 种植制度; 一 种植制度;;所以种植业是通过作物栽培在空间和时间上永续利用土地而进行的作物生产。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在时间上就是种植方式,从空间上土地利用就是作物布局,这二者的结合就是种植制度。很显然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上全局性问题 ;二 作物布局 P41~83;(二) 作物布局的原则(P44 ---- 4点) 1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基础。 2 社会需要是导向,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与风险性,综合协调。 3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 ;三 种 植 方 式; 例:某农户有稻田10亩,2005年度采用下列形 式种植,其中4亩:小麦—中稻;3亩:油菜—早稻—晚稻,3亩:冬闲—中稻;该农户本年度复种指数? 解: 复种指数(%) = (4×2+3×3+3×1)/10×100=200% 复种有两种方法: A接(平、换)茬复种;B套作复种 。 A 小麦—中稻→小麦—中稻 小麦—(夏)玉米→小麦—(夏)玉米 B 小麦/(春)玉米→小麦/(春)玉米;3 复种的意义: (1)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大的国家,1990年全国平均复种指数为155.1%,南方多在200%以上,最高的浙江省达254%; 韩国130.9%(1980) 日本气候适宜复种,60年代曾达140%,现压缩到102%,主要是粮食进口政策所致,谷物自给率仅46%,小麦自给率4%,仅大米有剩余,日本进口粮食应占用的耕地相当与日本耕地的两倍之多(足立,1987年) 印度120%左右; 菲律宾136%(1987);泰国129(1987) 埃及是灌溉农业,高达188%。 ; (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茶等作物的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 (3)有利于稳产。 4 复种的条件 (1) 热量条件: A 年平均气温法: 见下图 B 积温法:积温比年平均气温更有效,如:北纬45°哈尔滨年平均气温3.5 ℃比北纬51 °的伦敦要低6 ℃多,但 ≥10℃积温哈要多500 ℃,所以伦敦只能种植麦类、马铃薯和甜菜等耐寒喜凉作物,黑龙江还可以种植喜温的水稻。 利用不同地区的积温条件(≥10℃)和不同作物播种—成熟所需积温进行对比。见下图。 C 生长期法:一般以无霜期(日)或≥10℃日数表示生长期长短。 见下图 ; 积温法利用最广泛,但要注意积温条件与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的结合,如:昆明与济南≥10℃积温基本相同,但7月平均气温分别是20、25 ℃左右,所以济南能种植棉花而昆明不能;华北地区≥10℃积温能满足某些柑橘类植物的热量要求(4000~4300 ℃),但冬季平均绝对最低温度在-10 ℃下,柑橘不能越冬而不能栽培。 复种方式积温计算:P98 ∑T = ∑Cti + ft – st(或Rt) 其中:Cti:某作物播种至成熟≥10℃积温;ft:农耗时间;st: 苗床积温;Rt:套作积温。 作物历:; 作物与积温; 热量与复种; 例一: 小麦—夏玉米; 若小麦/中熟夏玉米(套作),节约400℃活动积温,(2200-500)- 400+2600(中熟)=3900积温, 玉米收后再加上播种冬小麦的100℃的农耗时间,积温刚好满足,并且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高的中熟品种类型。 ;例二: 水田:麦—稻二熟制 优点 (1)气候利用稳妥,风险性小。麦稻两熟集中分布区≥10℃积温在4 500—5 200℃,年平均温度1 5—16℃。稻麦两熟积温4 500-5 000℃是比较充实的,冬半年少雨,夏半年多雨,日照充足,与小麦一水稻生长发育配合较理想,水稻后期受秋风危害的可能性较少,比较稳产。 (2)单季稻增产潜力大。一年两熟,水稻生长季较充实,可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如太湖地区的一季粳稻亩产一般在500—600kg。西南地区、江苏已形成水稻亩产水平500kg、小麦250—300kg、全年亩产750—800kg的机械化配套的稻麦两熟耕作制度。 ;(3)省工省本,便于用养结合。据调查,用工与成本比双季稻三熟制低1/3左右。农耗期比三熟制长,有利于提高土壤耕作等农活质量。在热量条件较充实的地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