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及机理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及机理研究论文

ⅢYiiii●I Ⅲ8…0㈣川7, Ⅲ4Ⅲ9哪4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及机理研究 RESEARCHONFLOCCULATl0NCHlARACTERISTICAND MECHANISMOFMICROBIAL FLOCCULANT 博 士 后 姓 名:常玉广 流动站(一级学科)名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二级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工作起始时间:2007年7月11日 研究工作期满时间:2010年4月17日 同济大学(上海) 2010年6月 摘要 摘要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简称MBF)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 产物,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颗粒等凝聚沉 淀的特殊高分子物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安全性的绿色水处理剂,代表了 絮凝剂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 本研究对分离到的高效絮凝菌TJ.3和TJHJI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 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及絮凝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确定了生物絮 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及合理的产絮条件。 为了研究絮凝剂的沉降效果,分析测定絮凝剂表面电位对絮凝效果影响 等因素,分别以酸碱度和絮凝材料两方面来测定,结果表明,“电荷中和” 和“架桥作用’’影响了絮凝行为,致使絮凝沉降效果存在着差异,因此, Zeta电位在影响絮凝行为因素中起决定作用。颗粒技术分析用来实时监测 絮凝过程中颗粒物的动力学变化结果,为优化絮凝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可 靠的依据。 采用了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对絮凝微观形貌进行了测 定,生物絮凝剂和高岭土悬浮液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而且紧密的球形颗粒 结构,且表面积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 的能力,同时,当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 寸均匀的球形结构,推测絮凝剂中的凝集素以高岭土悬浮颗粒为中心吸附在 其表面,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生物絮凝剂的净水效能,为研究生物絮凝 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絮凝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对数生长期菌株TJHJl的生物增长量与絮凝率的 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优化发酵条件推测了代谢网络关系,从而为初 步控制代谢产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代谢,沉降 同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Abstract TheMicrobial themetabolitethat the Flocculant(MBF)is producesby makethe materialsuch may assolid microorganism.It specialhighpolymer cellandcolloid andSOonhave suspendedparticle,mycelium pelletprecipitates the and has oneof biologicdegradabilitysecurityfinishingagent.Itrepresented themost floccu

文档评论(0)

chench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