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曾描凤于前何妨雕龙于后.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既曾描凤于前何妨雕龙于后

既曾描凤于前何妨雕龙于后   很向往临川,却没能生在临川,也没去过临川;很崇拜汤显祖,却生活在与临川派齐名的吴江派所在的地方。现在,每天都走在吴江派宗师沈?Z与顾大典曾经走过的江南烟雨中 中学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一本《牡丹亭》唱本,真正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纸张泛黄薄脆,显然是“破四旧”中的漏网之鱼。乡下只有煤油灯,就在那样的“青灯”下读完那卷“古卷”。妙听昆曲之音,却是在文革之后亲手放映的电影《十五贯》。那个调,那个韵,那个味,直到花甲之年的今天,也算有了点文学,却依然没法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柔韧而刚劲?雅洁而高古?一听欲醉,一哼欲仙;而要学唱,却大不如出生地的淮剧那么轻易 六百多年间,江山易代好几回,剧种出来无数种,昆曲的艺术生命却像古寺里的千年银杏,阳光滋养、艺术哺育过诸多剧种,中国戏曲之母,昆曲当仁不让 苏州是昆曲发源之乡。“四方歌曲必宗吴门”,这是真实而不是演义,也给了我这样的苏州后来人以莫大荣幸。使昆曲这种阳春白雪,能够在华敞高轩里缠绵沉醉,能够在下里巴人中四溢馨香,吴门居功至伟,临川功高盖祖。易言之,沈?Z,江南烟水皆铭记;汤显祖,四处山林齐焚香。那一次,在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伫立于魏良辅塑像前,流连于“堂名担”周遭,便想把我们幸存于史籍档案中的吴江派宗师沈?Z、顾大典唤醒,扈从魏良辅,一起去江西,从豫章到临川,与“东方莎士比亚”一起,在“牡丹亭”内置酒高会,一边把玩“紫钗”、梦游“南柯”,一边神窥昆曲艺术革命的“堂奥”,探讨如何让其艺术生命长春的秘笈 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艺术品位与境界居于百戏之首,民族艺术的高峰呈现一如昆仑雪壁――昆曲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别无争议的首席。在它形迹式微之后,仍能赋予中国莫大的殊荣。2001年5月18日,昆曲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19个国家,19个申报项目,世界第一批入选,昆曲是中国第一个入选项目,成功抢占了1/19的席位。魏良辅鼻祖,汤显祖和沈?Z、顾大典宗师,倘若地下有知,或曾奔走相告,共举堂会,茶酒两醉 所有艺术形式与艺术创造,都会在特定的年代风靡于世,也会在特定的历史进程风光难再。面对昆曲之式微,有人建议将昆曲作收藏式保存,有人疾呼重兴与再造昆曲艺术,可重兴与再造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情有余而运不济 曾在汤显祖任过知县的浙江遂昌参观过汤显祖纪念馆,也无数次到过沈?Z弃官后营建的、后来成为吴江中学的“小潇湘”旧址。在这样的地方,曾在心底与两位昆曲宗师进行重兴昆曲的对话,并请教他们对时下昆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定论有何别见。可是,遂昌的回答好像是“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吴江的回答好像是“淞江已无鲈,唯有秋风歌”(淞江过去产鲈鱼,吴江籍西晋文学家张翰因秋风起而思食家乡莼鲈,遂辞官归里,并作《秋风歌》) 成何成?败何败?昆曲其成或许在于在其艺术发展中融进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文化精神和亘古情怀。汤显祖、沈?Z,他们都是明代中后期士大夫文人的代表,怀一腔抱负于前,开一代流派于后。在那个社会动荡、憧憬彷徨、官场失意的特定年代,士林只能追求闲适生活和空灵境界,转而把充满落寞委婉、哀怨悲凉的社会文化心态,通过“临川之笔”衍化成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艺术作品;也把精深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怀、家国情结,通过“吴江协律”扬抑出独特而崇高的文化品位。无论晚明还是前清,昆曲艺术风格虽有变化,却仍以阳春白雪的高雅,惆怅缠绵于那样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此为昆曲之成 成败转易,天道如斯。后来的昆曲艺术之败,败就败在丢弃与忘却了自己得以成功的根本。五六百年后,时代变了,社会文化心态早已不同,中晚明士大夫阶层早已不复存在,昆曲却仍旧抱瓮汲水,远离火热生活,远离社会时尚,远离百姓情怀,远离时代审美,当今民族、时代、社会、文化等鲜活元素没能激活其艺术细胞,变成其艺术灵感,生命益脆,功用日弱;即使那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也会让经典失去市场,圭臬沦为瓦砾;时代不领情,它只好进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序列被精装收藏。而现在的文学艺术家们心气浮躁,贪?_痴慢,利禄是举,脱离生活,甚至连昆曲曾用过的1000多种词牌一种也不会,昆曲今世命运便有了一种必然 昆曲可以死,但使昆曲得以历史性“成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真魂不能死,不当死,今人创新创造各种艺术形式皆当遵从之 兴盛与衰败,激奋与悲情――对于我在心底的默诉,汤显祖和沈?Z仿佛停下了“临川派”与“吴江派”的争论,捋长髯如抚白云,舒水袖如揖秋风 “牡丹”之色妖娆,“幽兰”之香馥郁。在我心底,其实极其忌讳昆曲之死,而对忘却昆曲之“成”的秘笈,更是格外悲情。昆曲不死,昆曲重兴,只能进行一场凤凰浴火式的革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