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罗城民歌的音乐特征研究及现状分析.docVIP

池州罗城民歌的音乐特征研究及现状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州罗城民歌的音乐特征研究及现状分析.doc

池州罗城民歌的音乐特征研究及现状分析   【摘要】池州罗城民歌从古唱到现在,在不同的年代和历史时期,反映出劳动人民的心声,反映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作为池州民歌的代表,罗城民歌以它特有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其音乐特征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对其现状的分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传承它。   【关键词】罗城民歌;音乐特征;现状      罗城民歌是池州民歌的代表,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弥漫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反映历代劳动人民的心声,是池州历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城处于池州东南部,与佛教圣地九华山相连,在贵池区墩上镇东南许桥、潼溪、渚湖一带。池州罗城民歌起源较早,明末清初政治家、政治家、池州人吴应箕在《卷园诗集序》中曰:“子邑民歌,诵之十年如一日,此其诗在民间矣”,罗城民歌中也有“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歌词,可见罗城民歌历史悠久。1958年7月,罗城农民歌手姜秀珍代表池州文艺界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把罗城民歌唱到了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值此,罗城民歌掀起了演唱、创作的高潮。1982年,池州文化馆主编的《贵池民间歌曲汇编》,收入本县流传民歌127首,其中绝大部分是罗城民歌。   罗城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有劳动民歌,作品有《长工歌》、《牛哇牛》、《莫笑穷人穿破衣》、《上梁歌》等。劳动民歌占池州罗城民歌的多数,主要是山歌、秧歌、采茶歌、号子等。时政歌有《太平军歌谣十首》、《当兵就要当红军》、《一见地主冒火花》、《山歌唱到北京城》等。生活歌有《年轻媳妇靠公婆》、《十恨》、《十劝妻》等。情歌有《十爱姐》、《十条手巾绣情人》、《十二月探妹》等。儿歌有《一觉睡到大天光》、《杀鸡歌》、《萤火虫亮灯笼》等。历史传说歌有《唱古人》、《秤杆子对歌》等。杂歌有《贵池十景》、《讽刺歌谣十首》、《农民看夜戏》等。小调有《思党恩》、《幸福泉》等。   罗城民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语言简练,节奏自由,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形式有山歌、号子、小调三个门类,并兼有歌舞说唱等。与许多民歌一样,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基本特征有:区域性:罗城地处贵池山区,地理环境独特,民歌歌词及曲调都与周边民歌相别,即使是同一类民歌,其声调、旋律、唱法也不同,,其主要表现在区域性、包容性、时代性。罗城民歌以山歌、小调居多,号子较少。多为五声徵调式,宫、商、羽、角调式较少。每个门类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句式、旋律手法、节奏等各有其独特的音乐特征。1、号子:号子产生于劳动,是和劳动密切结合。罗城的号子主要是“杆秧号子”。节奏自由,旋律嘹亮、高亢,具有山歌风格。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领腔与和腔一呼一应,交替出现。以两句歌词居多,七字一句,衬词、衬句较多。2、山歌:山歌是是劳动人民在田野、田间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歌词具有即兴性。一般为两句类结构,其旋律节奏比较自由、舒展。歌头歌尾常带吆喝性歌腔。演出以独唱、对唱为主。衬词、衬句较多。其中广为流传的《慢赶牛》曲调悠扬、抒情。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3、小调:小调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经过一人加工提高的民歌,数量较多。流传于罗城的小调分为风俗歌、抒情歌、儿童及歌舞说唱。曲调流畅,结构规整,节奏富于变化。以二句类和四句类的单段结构为多,常用衬词、衬句扩充音乐结构,以加强情感表达。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   池州罗城民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传唱,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蜚声国内。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向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罗城民歌出现了日渐衰落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罗城民歌所赖以生存的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而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造成大批人员外出务工,致使民歌的传唱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及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不断增多,致使民歌传承的基础削弱,呈现淡化的局面。三是老一辈传承人及创作人员大多已年逾古稀,传承人呈现青黄不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罗城民歌的拯救与传承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86年,按照国家民委、国家艺术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的“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搜集、整理、编纂了《贵池民间歌谣集成》。2006年3月,贵池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制定了“贵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开展了非物质文物遗产普查工作。2006年4月27日,贵池区政府将贵池罗城民歌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同年成立了池州罗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