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梁代诗坛“永明体”的产生,以及沈约、谢脁等人的创作,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齐梁以后,形成了几个以皇室为中心的诗人集团。梁陈时期,宫廷诗人大力创作宫体诗,在艺术上更注重对形式技巧的追求。 第一节 沈约、谢脁和永明体 一、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1、什么是永明体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483-494)年间形成的一种新诗体,亦称“新体诗”。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音韵学的成果运用到五言诗的创作之中,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并着意追求前代诗歌中已有的对偶美,形成了永明体新体诗。永明体 的特点是讲究声律、对偶和辞采。代表作家沈约、谢脁。 2、永明体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永明体是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讲究格律的近体诗的过渡,为唐代律诗的最后定型奠定了基础。 3、永明体的形成 诗句对偶,古已有之,魏晋以后逐渐增多,进入南朝,诗人更是着意追求。 我国古代诗歌最初与音乐密切结合,诗歌的声律由语言的自然音律和音乐的乐律结合而成。汉代文人五言诗脱离音乐之后,在较长时期中诗歌讲究的依然是自然音律。直到齐梁声律理论的提出,才人为地总结规范了一套五言诗的声律规律,这是诗歌声韵理论和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 齐梁声律论的形成,有前代音韵学的研究基础,有诗歌创作经验的积累,也与佛教传入后佛经翻译中的考文审音和佛经的唱诵有很大的关系。 齐梁声律论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永明年间,周颙在前人音韵学的基础上,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著《四声切韵》,沈约著《四声谱》。沈约等人将四声的研究和传统的诗歌音韵知识相结合,来规范五言诗的创作,要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沈约又提出了五言诗应避免的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即后人所说的“八病”之说。 “四声八病”之说对诗歌的音律要求虽然失之繁琐,又有一定的缺陷,很难严格遵循,但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对于诗歌艺术形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来唐代格律诗的成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二、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 沈约是齐及梁初文坛领袖,他在诗歌理论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声律说,对一代诗风和诗歌形式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沈约诗歌的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愫和朋友之情,以及写景、咏物、应诏、应制之作。“长于清怨”是其诗的风格特点。诗体长于五言。 如《别范安成》、《悼亡》、《登玄畅楼》等。沈约有《怀旧诗》九首,怀念当时文坛亡友,如《伤谢脁》《伤王融》等。 三、谢脁 (一)生平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建康(今南京)。与谢灵运同宗,世称“小谢”。十九岁起在萧齐诸王府中供职。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返京任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其间曾出为东海太守。永元元年(499)因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下狱而死。 (二)谢脁诗歌的特点 1、对山水诗的发展 谢脁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又不同于谢灵运那样对山水景物进行客观的描摹,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歌的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 2、对新体诗的探索 在诗歌形式上,谢脁是永明体的积极实践者。 ① 谢脁将讲究平、上、去、入四声的永明声律自觉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因而他的诗歌音韵流畅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② 和谢灵运一样,谢脁也善于锤炼诗句。他的笔下有许多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永的警句和写景名句。如: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暂使下郡夜发新林至 京邑赠西府同僚》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寒城一以眺,平楚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