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文场曲词艺术特征探究
广西文场曲词艺术特征探究 【摘 要】广西文场起源于明清江浙俗曲,在保留含蓄婉转的风格之余,又吸收了桂北当地的民歌与方言,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鲜明地域性特色。本文立足于广西文场音乐和唱词,将广西文场与桂剧、彩调等其他广西地方戏种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探讨文场这一独特曲艺形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广西文场;音乐;唱词;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64-02
广西文场流行于广西桂北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柔美婉转,清丽流畅,与桂林山水相互辉映,赢得了“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美誉。文场曲调丰富完整,唱词典雅清醇,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收集剧本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文场的音乐特征、唱词规范以及文学特征,以期得到文场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批评指正
一、广西文场的曲乐艺术之美
文场从产生起,就是在变化中发展的,代代文场艺人都在倾尽心力地进行创作和改进,才使得文场有了现在这种美丽动人的艺术面貌。广西文场也正是在变化发展中逐渐有了自己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
(一)文场融入各种民间艺术
广西文场最初来源于江浙俗曲,保留了许多江浙之音。后来在传唱发展中,当地艺人不断修改添加,逐渐呈现出它自己的艺术特色。以文场四大调之一的[滩簧]为例来看。朱恒夫先生曾在《滩簧考论》一书中对[滩簧]的来源做了如下的说明:“滩簧的初始曲调来自于吴歌。其初始的曲调有[四季相思]、[五更调]、[九连环]、[哭七七]、[绣荷包]、[湘江浪]、[来富山歌]、[银纽丝]、[紫竹调]、[闹五更]、[道情]等等,这些原本都是民歌曲调,它们后被广泛频繁地运用到滩簧演唱中。”①这段话中提及的曲调有部分至今仍存在于广西文场之中。再如小调[剪剪花]:文场小调[剪剪花]原本是起于清代初期的曲调,在演唱时,有衬字“哎呀”的运用和重句与板底起唱的处理,有浓郁的江南民歌特色。后来在文场音乐传唱的过程中,虽然其主要旋律的调式结构、旋律主音等没有改变,但在曲调的整体风格上,却出现了一些变化。流传到现在的[剪剪花],其润腔手法更加丰富,原来的民歌小调风格逐渐退去,呈现出了更加细腻娇柔的广西文场音乐风格
(二)柔美悠扬的文场大调
文场的大调唱腔曲牌最常用的有[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四种,俗称“文场四大调”。[越调]的旋律有一定的叙事性,但还是以抒情为主。[滩簧]的旋律富丽华美,音调跨度大变化多,常用来表现喜、怒、哀、怨等情感。[丝弦]又名[思贤],相传是孔子思念弟子颜回时所弹唱的曲调,曲调特征是缠绵悱恻,柔和深沉。[南词]是唐代宫廷乐师李龟年在南宫中教授弟子的曲调,情感悲切凄婉、哀感深沉,最适合表现悲思、哀悼之情。总体看来,文场四大调的曲调呈现出了柔美悠扬、细腻委婉的基本特色。这一点具体体现如下:
1.节奏缓慢。广西文场四大调大致以4/4拍、2/4拍和3/4拍为主,通常它的节拍速度都是较为缓慢的,尤其是与其他姐妹剧种、曲艺相比。因为慢,所以显得曲调徐缓宛若涓流,娓娓道来。同时它也较少有急速跳跃、热情喷放的旋律。另外,柔美悠扬还表现在曲调的“圆润”上。广西文场曲牌转换时有“大过门”,上下腔节间又会有“小过门”;联曲集曲的时候,同一个宫调的曲牌常常联用;转调的时候又会做上滑音、下滑音等音乐技巧的处理。这样整体就呈现出圆融滑润、优美流畅的特点。音乐在变化中文,始终保持流畅和稳定性
2.旋律婉转。文场音乐的“细腻婉转”表现为“腔多字少”:一个字常常对应几个音符,甚至有时一个字还可以拖上几拍。同样有着腔多字少特点的戏曲比如昆曲,文场的婉转之音即与之十分相似。尤其是在演奏抒情曲调的时候,文场音乐的旋律性特别强。这种旋律性就是由唱腔长、音乐跨度大、音符密集这些原因形成的。尽管[垛字]还有一些小调曲牌,它们的唱腔相对简短了些,但与其他姐妹音乐如桂剧、彩调等相比,文场还是有着很强的旋律性,所以可以说,“柔美悠扬、细腻婉转”是文场音乐的整体特色
(三)灵活多变的文场小调
文场音乐包含了“四大调”和若干小调,不同的音乐形式的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四大调的节拍速度都是徐徐缓缓的。与四大调相比,文场小调的风格则较为丰富多变,旋律曲调也灵活欢快些。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多源于民歌。关于文场曲调的来源,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已有较为固定的说法:“文场从浙江传入广西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其曲调、曲目、演唱习俗都与江浙一带流传的民间艺术有着渊源关系。”②而江南地区的民歌就是古今闻名的吴歌。吴歌内容大致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所描绘的感情真诚、纯洁,表现手段多样,歌唱自由、欢快。文场小调在演唱的方式上有很多就蕴含了吴歌的表现方式。比如文场小调[银扭丝],是兴盛于明代嘉隆年间的曲调,至今还是许多曲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