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特征及恐龙集群死亡探析
山东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特征及恐龙集群死亡探析 摘 要:山东诸城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位于胶莱盆地的南部,是晚白垩世大型鸭嘴龙为主的恐龙化石产地,具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鸭嘴龙化石骨架。文章从恐龙化石埋藏的地质背景、化石的分布特征以及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系统阐述了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生存及埋藏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讨论了恐龙集群死亡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化石;集群死亡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属种最多的国家,在内蒙古、辽宁、云南、四川、新疆、甘肃、山东等省都相继发现了大量的从侏罗纪到白垩纪的恐龙化石埋藏点。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巨型山东龙化石在诸城王氏群被发现,大量的学者开始对该地区恐龙化石进行研究。迄今,诸城地区已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个,特别是2008年又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暴露面积最大、恐龙化石埋藏量最丰富和化石富集程度最高的化石点,并在恐龙分类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胡承志等,2001;赵喜进等,2007)。恐龙化石呈现出壮观的集群埋藏的现象,是世界上恐龙化石研究的较好地区之一,并且对于研究该地区古气候、古地理及对恐龙的灭亡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自然资源条件
1 地质背景
山东诸城位于苏鲁造山带和沂沭断裂带夹持的胶莱盆地的南部,其中白垩系陆相地层由下至上分别为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130-65Ma)。其中王氏群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和红土崖组,对辛格庄组顶部夹零星出露的玄武岩进行了Ar-Ar测年,年龄为73.5Ma。莱阳群以河流及湖泊相沉积岩为主,青山群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间夹沉积岩为主,王氏群下以冲积扇、泥石流和辫状河道亚相的沉积岩为主,其中恐龙化石主要复存于白垩系王氏群中(旷红伟,2014;柳永清,2010)
2 恐龙化石特征及化石埋藏古环境特征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发育大量集群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被称为“世界暴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骨骼化石主要保存在诸城臧家庄、恐龙涧、库沟和皇龙沟王氏群中上部,已经发现包括3种鸭嘴龙,5种角龙,3种暴龙及甲龙和虚骨龙等化石,鸭嘴龙占95%以上。其中3种鸭嘴龙包括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及巨大华夏龙,全部属于鸭嘴龙科中的鸭嘴龙亚科,特征是头顶没有冠饰。5种角龙包括诸城中国角龙、意外诸城角龙、纤角龙类、新角龙类及角龙类幼年个体化石。3种暴龙科恐龙是肉食性恐龙的代表,化石证据表明,暴龙是曾经生存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包括诸城霸王龙、巨型诸城暴龙、暴龙科。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甲龙体宽、颈短,四肢粗短、身体强壮,背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甲,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有尾锤(张艳霞,2014)
恐龙化石的埋藏特征主要表现为密集埋藏、成层分布,其中残体骨骼化石大小、形状和规模不等,主要为长柱状、板状形态。恐龙骨骼化石的高密度、种类单一的埋藏特征,代表了恐龙为集群埋藏-沉积的特点。骨骼化石呈定向排列,表明具有短距离搬运,异地快速埋藏的特征
山东诸城恐龙化石主要埋藏于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与辫状河道沉积层中,并且恐龙生存及骨骼化石的埋藏古环境在白垩纪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早白垩世古环境表现为温暖湿润湖泊环境向半干旱环境湖泊萎缩,河流-三角洲古环境逐渐向干旱河流、冲积扇环境发育。在晚白垩世晚期由于胶莱盆地周边隆升强烈,表现为温度极高,气候极干旱的恶劣的生态环境,恐龙生存与埋藏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生态环境变化对恐龙的死亡及埋藏产生了直接影响
3 恐龙集群死亡分析
关于晚白垩世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其中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也有学者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如蛙类、鳄鱼等动物在白垩纪生存了下来,而该理论无法解决为什么只有恐龙发生了灭绝。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其中主要的观点包括: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酸雨说等
抛开前面的各种假说,笔者认为,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集群灭绝的本质因素为该地区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晚白垩世,由于中国东部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胶莱盆地构造格局发生较大变动,盆地边缘高山隆起、内部萎缩效应十分显著。盆地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该环境已经不适合恐龙的繁衍生存,加之伴随强构造断裂、古地震及火山活动等,上述一系列相连贯的事件是恐龙死亡及埋藏的主导因素
4 结束语
(1)诸城恐龙化石类型多样,主要以鸭嘴龙为主,恐龙化石的主要表现为集群埋藏-沉积的特点,具有短距离搬运,异地快速埋藏的特征
(2)诸城恐龙化石主要埋藏于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与辫状河道沉积层中,恐龙生存及骨骼化石埋藏的环境为半干旱-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