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氯碱企业做好PVC和烧碱.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型氯碱企业做好PVC和烧碱

一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公司概况 2.主要产品及发展情况 1.公司概况 公司始建于1939年,是中国重点大型氯碱化工企业,隶属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BCIG)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烧碱46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环氧丙烷9万吨,聚醚6万吨,另有合成盐酸,液氯等 1998年9月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2000版改版认证 2004年3月改制成立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沽化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地理位置图1. 公司地理位置图2. 2.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30万吨/年VCM装置 9万吨/年PO装置 二、我国氯碱及PVC业的现状与特点 世界PVC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有力推动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 2005年我国氯碱生产能力超高速发展,许多原有企业加紧扩产同时不断有新企业加入到氯碱行业,截止2005年我国烧碱生产能力为1380万吨,预计“十一五”期间将达到1600万吨,PVC产能也将达到1200-1300万吨/年,均超过世界第一的美国. 依靠大规模先进技术生产创造出效益已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呈现出向规模化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的态势,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能力将赶超隔膜法. 亚洲是世界PVC产销量最大的地区,能力占世界的41%; 中国是亚洲PVC产能最大的国家,占亚洲总能力的42%,占世界PVC总能力的15.6%; 中国同时也是世界PVC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年增长幅度为2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倍 中国PVC产不足需,表观消费量的25%需要进口; 中国人均消耗PVC仅为5kg,是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25kg的1/5; 劣势与不足 国外氯碱发展动向是总生产能力下降,但集约经营度提高,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优势十分明显; 无论规模大小都在扩产,扩能速度过快,出现了不利于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行业布局,同时使原本过剩的国内市场不堪重负; 生产装置规模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国外较为先进的烧碱装置一般为50万吨/年,并向100万吨/年发展,局部地区企业众多,集中度低,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低于国内7.80-7.90万吨的平均水平; 世界平均PVC产能在30万吨/年左右,而我国的PVC企业平均规模只有5万吨/年.同时PVC作为最大宗的耗氯产品也是烧碱厂平衡氯气的主要手段,由于中国烧碱厂规模小且分散,致使PVC工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成本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10%-20%; 由于规模小,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无序,低层次的市场竞争降低了我国氯碱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品结构不合理,低层次大众化的产品占据市场主流,烧碱以低浓度隔膜法液碱为主导地位,PVC树脂仍以普通型为主,专用型和特种型树脂品种少且产量低. 质量标准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甚至一些企业还没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加大了产品出口的难度. 缺少相应的物流体系,尤其缺乏大型液碱储运设施. 2004/2005年我国主要烧碱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2003/2005年我国烧碱产量 2005年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年的企业 2005年烧碱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的省市 中国烧碱产需平衡分析 04/05年烧碱产量及出口数量 PVC生产能力比较 中国PVC产需平衡分析 三、做好PVC和烧碱工作战略的思考 烧碱的销售受地域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出口量与产量的差距巨大; 出口数量的增加缓解了国内烧碱市场的压力; 出口烧碱的价格优势因人民币的升值而被削弱; 全球范围内烧碱过剩是各烧碱出口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不能将解决国内烧碱过剩问题寄希望于出口数量 的增加; 尽快改善物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出口业务; 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坚持走大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的道路,提高集约经营度加强整合发挥整体优势,避免无序的低水平竞争; PVC产能增速明显高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速,供求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要高度重视产能迅速扩展带来的影响; 除行业自身发展整合外,积极寻求跨行业的合作,寻找资源合理配置及上下游加工行业的整合; 充分考虑市场原料和技术条件,合理开发碱氯氢的衍生产品,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路线 警惕绿色壁垒,加快环境创新,发展绿色化工,消除产品生产中存在的环保隐患,尽早通过ISO14000标准确保我国的氯碱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