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风参加重庆土改纪事
胡风参加重庆土改纪事 怀着喜悦心情来渝参加土改
1951年初夏,胡风应邀参加了五一节观礼活动后,仍住在《人民日报》招待所,等待安排工作。一天,他突然接到胡乔木的电话,让他去西南参加土改。胡乔木还说,这是你的愿望,现在满足你。胡风立刻在电话中表示了欣喜和感谢,并马上去信告诉远在上海的夫人梅志。当时,中央强调知识分子改造要与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上面安排胡风参加土改,实际上是要他到基层去接受改造
胡风参加的是由全国政协“参加与参观三大运动筹备委员会”所组织的西南土地改革工作团,团员中民主人士和党外文化人士占了相当数量。著名电影编导冯白鲁与胡风分在一个组,并且是副组长。“七月派”诗人方然的朋友谢韬以及诗人王亚平也参加这个团。有几个熟人在一起,胡风心里很高兴
他们乘火车到武汉,然后搭轮船去重庆。船到了巫山县境内,众人都拥到船头去看巫山神女的风姿和三峡迷人的景色。王亚平从一位女团员手中取来笔记本,画了一幅风景画,拿给胡风看,胡风即兴在上面题了一首打油诗:“一山又一山,江轮向上钻,伸拳能破石,跃步即登天。”诗末附注云:“古人云石破天惊,土改乃破除千年封建磐石之工作,故书破石二字。”接着,他又写了《滟??堆》、《夔府江面龙舟》和《无夺桥》等几首古体诗。有团员拿笔记本来要这位知名大作家签名或题字,他都高兴地写了打油诗,并谦逊地说:“见笑!见笑!”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胡风心情格外舒畅
到重庆后,土改团在上清寺求精中学住了好几天,听了几个报告,集中学习了文件。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报告提到,解放以来,在清匪反霸斗争中我们牺牲了十万干部,而政府也清除掉了几十万恶霸地主和土匪特务。胡风第一次知道斗争是如此的残酷、激烈,同时也认识到,不搞土改就不能保住革命的胜利果实。西南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张际春的报告,则使他们对土改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
全团分成川南、川北、川西和巴县等几个分团,胡风与冯白鲁分在巴县分团。胡风对这项巩固革命成果、让亿万农民翻身做主人的革命运动衷心拥护,满怀兴奋喜悦。冯白鲁后来在《心声回荡――和胡风同志几次相见的回忆》中描述道:“在我面前,又是那个乐观、开朗的胡风了。所有阴霾满布的情绪都一扫而去。春开除腐朽,旧土待翻新。他满怀着对农民翻身运动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的革命工作中去。”
愿到最落后最艰困的村子去
胡风不想分在社会情况比较单纯的南温泉,而是争取分到了社会情况最复杂的人和乡。这个乡的土改工作团负责人是林向北,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加上胡风、冯白鲁等西南团的人员,共有十来人。林向北主要管的是作为重点的新民村,胡风、冯白鲁和其他几个团员都分在了新民村
胡风他们分头下到各户去访问,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一,真正的贫雇农没有发动起来。村干部中有的是冒充贫农的中农,这就违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政策。其二,虽然开过斗争地主的会,但怕刺激地主,不说是斗争会,而叫“坦白会”。地主上台演说一番,批评自己几句了事。结果是,地主安然无恙,贫雇农意见很大。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改变工作作风。在巴县县委召开的会上,胡风提出了他们看到的问题,建议一定要将群众发动起来
胡风和冯白鲁都不愿在乡上抓的点新民村工作,他们坚决要求下到基层的村子里去。这样,冯白鲁去了华岩村,胡风则到了偏僻的西山村。西山村离人和乡街上有好多里地,不通车马,交通闭塞,是个十分贫穷的小村落,大约有几十户人家。胡风住在村边上一农户家里,住的是一间长方形的篱笆墙小屋,窗子没有玻璃,敞亮透风。一张单人凉床,一张旧课桌,一把传了几代人的高靠背木椅,还有两个高低不齐、坐上去就发出吱吱呀呀声响的破竹凳,几乎就是所有的家什了。课桌上放的是一只缺嘴瓷壶和一只搪瓷口杯,纳凉用的是一把周边已破损的蒲扇。二野随军记者、青年诗人胡征曾专程来西山村看望胡风,见到这简陋寒酸的景象,问他:“农村生活习惯吗?”胡风笑了笑说:“抗战时期,我就住在重庆市郊的农村,曾一度与猪舍为邻,这条件已经不错了。”胡风对重庆感情深厚,抗战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庆度过的,他动情地对胡征说:“这次等于回到第二或者说第三故乡了。”
西山村的工作组长王云强是位个性较强的女同志,她性子急躁,有点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作风。胡风去后,尽量帮助她纠正缺点。他们一同走村串户,对贫雇农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如此一来,工作便有了起色,群众也发动起来了。交代政策后,开始划成分,先是开了几次对地主的斗争会,清算了他们的罪恶,没出什么偏差。接着是用自报公议的方式,划了全村的成分,三榜定案,没有谁不服的情况。分田工作结束后,人们在院坝里焚烧了地主的地契,腰鼓队绕着火堆尽情地敲着跳着,群众带着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围观。西山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