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立化与心物交融-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与中国美学的审美意象.pdf
第16卷 第3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Vol.16,No.3 2 01 6 年9月 JournalofJiangsuCollegeofEngineeringand Technology Sep.2 016 DOI:10.19315/j.issn.2096-0425.2016.03.021 ““中立化中立化””与与““心物交融心物交融”” ——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与中国美学的审美意象 蒋 乃 玢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摘要: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其主要成就在于其以对审美对象的界定为切入点,对审美经验作了本 体论的追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与意义。以杜氏的“中立化”理论为切入口,将其提出的“审美 对象”范畴与中国美学的“审美意象”进行对比,认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思想与中国美学审美意象论在主 客体、创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是也存在差异,杜氏将个体态度与趣味排斥在审美感知之外,具有逻辑 上的缺陷。中国美学意象论,可以看作是对杜氏审美对象论的深化,同时体现了生命意识。 关键词:杜夫海纳; 审美对象; 审美意象; 中立化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425(2016)03-0084-03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一方面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哲学、意向性理论,一方面受到康德先验哲 学的影响,建立起“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主客观统一的美学体系。杜氏的现象学美 学,其主要成就在于其以对审美对象的界定为切入点,深入地对艺术作品和审美知觉进行了分析,对审美 经验作了本体论的追究。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的“感性”“意向性”等概念的表述,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 “审美意象”有部分共通之处,但也存在分歧。诸多中国学者认为,作为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象”问题 是沟通中西美学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潮中,杜夫海纳代表著作《美学与哲学》受到广泛重视, 其《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亦在1992年出版。然而,随着现象学美学越发受到重视,杜夫海纳反而渐渐 淡出了中心位置。事实上,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发展有着颇大的影响。本文以其对 审美对象的研究与中国美学意象论进行对比,试图厘清杜夫海纳美学思想中,是否存在与中国传统美学 思想一致的内核与差异,以期在对照中,进一步观照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所在。 1 “中立化”的审美对象 胡塞尔认为,感性状态中的主体意识其实已经有了“理性的执法”。胡塞尔通过“理性”这一概念来表述 意识具有正面意义,可以引导现实对象并作出裁判。而杜夫海纳认为,包含有审美对象的作品就是艺术作 品,审美对象具有感性特征,理性并非凌驾于美的对象之上,审美感性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意识,在审美理 性范畴的参与下才显得充分而完整。因此,审美对象就是主体感知艺术作品后,在意识中形成的感性世界。 “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显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感知。但这并 不意味着艺术作品是实在的,审美对象是观念的……任何对象都是意识对象,物亦如此,因而艺术作为文 化世界的给定物也是如此。凡是物要被承认是物时,它的存在必须呈现在意识之中,哪怕这种意识是可 [1]59 能存在的意识。换句话说,审美对象提出的本体论问题就是被感知之物提出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杜夫海纳重要的美学思想:审美对象是作品的感性显现,“审美对象提出的本体论问题 就是被感知之物提出的问题”,审美对象是观念的,然而,这种“观念的存在”不等于抽象意义的存在,而是 收稿日期:2016-08-08 作者简介:蒋乃玢(1988- ),女,江苏扬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文论与美学。 第3期 蒋乃玢 :“中立化”与“心物交融” 8855 在知觉中能领会的一种感性事物的存在。那么,审美对象到底是属于“物”的,还是属于“心”的呢?以这 一问题为逻辑起点,杜夫海纳通过“中立化”进行了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