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双溪生态-东吴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双溪生态-东吴大学

東吳大學通識課 外雙溪生態 期末報告 政四A 賴研捷 政四A 羅元翔 英三A 林冠岑 心理四 沈筱涵 社三A 廖浚廷 社三A 凌睿志 2012/12/17 外雙溪生物 外雙溪動物 吳郭魚 又稱台灣鯛,原產於非洲,全世界共有100多種。由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從新加坡引進,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先生引進的功勞,特別取兩位先生的姓氏來命名為「吳郭魚」。抵抗力和適應力強,屬雜食性,容易飼養。 烏龜 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大多數烏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白腰文鳥 是梅花雀科文鳥屬的一種,俗名白背文鳥、白腰算命鳥等。 特徵:嘴喙成三角錐狀,又厚又尖,上嘴喙黑色,下嘴喙灰色。腰部有條白色寬橫紋帶,尾部又長而尖,鳴叫時發出「啾--啾--」的聲音。 蒼鷺 學名:Ardea cinerea,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是一種穩定性極佳的鳥類;牠們不論覓食、休息始終都保持不慌不忙。嚴冬時節在沼澤邊常可以看到獨立寒風中的蒼鷺。 特徵:其上半身主要為灰色,腹部為白色。成鳥的過眼紋及冠羽黑色,飛羽、翼角及兩道胸斑黑色,頭、頸、胸及背白色,頸具黑色縱紋,余部灰色。 磯鷸 學名 Actitis hypoleucos,是鷸科的一種。普遍冬候鳥,少部分留鳥。常出現在海岸潮間帶及內陸河岸、溪流、池塘畔等水域。嘴暗褐色,腳黃褐色。頭部、體背黑褐色,其黑色縱斑,眉斑白色,有黑褐色過眼線,頰部至上胸部褐色有黑褐色細縱斑,腹面白色。以石頭上或底泥表層生物為食。 小環頸鴴 學名Charadrius dubius,嘴巴又直又短,體色以茶褐色為主。在繁殖季,牠們有著鮮黃色的眼眶、漂亮的黑色圍巾和過眼黑帶,也被稱為「金眶」;而到了冬天,這些特徵都消失,由單調的灰褐色所取代。 是普遍的冬候鳥,常見於各海岸、河口的灘地、內陸的池塘、水田、河床及湖濱等。小環頸常常結成小群一起活動,以濕地上的小型無脊椎動動物為主食。 大白鷺 學名:Egretta alba,全長90公分,全身白色,頸、腳甚長,腿灰黑色,腳、趾黑色。夏羽:嘴黑色,下腿略帶粉紅色。 眼先藍綠色,背及前頸下部有長飾羽。冬羽:嘴、眼先黃色,背及前頸無飾羽。 中白鷺 學名:Mesophoyx intermedia,全長69公分,全身白色。眼先黃色。腳趾黑色。繁殖羽:嘴黑色,背及前頸下部有長飾羽。非繁殖羽: 嘴黃色,先端黑色,無飾羽。 小白鷺 學名:Egretta garzetta,也稱白鷺鷥。體長約56cm,全身羽毛白色,生殖期間枕部垂有兩條細長的長翎作為飾羽,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期後消失。細長黑喙;黑腿,黃腳掌。 外雙溪植物 芒草 學名:Miscanthus,是各種芒屬植物的統稱,含有約15到20個物種,屬禾本科。生於非洲與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 台灣芒草的種類主要有四種:五節芒、台灣芒、白背芒、高山芒。 秋天開花,葉下有白色粉末的「台灣芒」。 雜草的春天 芒草為多年生植物,開花後大部分的莖葉會枯萎,植株本身卻不會真正枯死。養分會轉移並保留在根狀莖和根部。當環境中水分、溫度條件適宜時,能夠從數個不同的節萌生新芽,迅速而旺盛地生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芒草具備耐旱、耐瘠、生命力旺盛的特質,榮枯之間,不斷地替著生的環境累積有機物,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功能,奠定了讓後續的樹木生長存活的條件。 能源新星 生命力超強的芒草,在科學家遍尋第二代生質燃料對象中雀屏中選,加上光合作用效率高(吸收同樣的陽光,植株長得較大較快),生物量大的優勢,的確非常適合做為生質燃料。且無須施肥耕犁,除了收割、運送的作業過程,完全無須投入多餘的能量。 目前美國已經開始利用芒草發酵做成酒精,當作燃料使用;歐洲則用芒草混合煤炭,拿來火力發電。 研究指出,如果全歐洲10%的耕地種芒草,可以提供歐盟國家9至10%用電、減少9%二氧化碳排放。 楓香 學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別名:楓仔樹。 特徵:落葉喬木,芽卵形, 具5-6鱗片。單葉,互生,托葉早落;掌狀3-7裂,具細長葉柄 ,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先長葉後開花。 分布:全台灣中、低海拔常見,亦分布於中國大陸兩廣、福建、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省,極普遍。 一般常常將楓香這種植物稱為楓樹,實際上根本就不該叫做楓樹,它是金縷梅科的植物,只是部份特性和楓樹相似。辨識這種植物很簡單,拔一片葉子揉碎,可以聞到香香的氣味這就是楓“香“的由來。一般是三葉,但是有時候同株也會長出五葉的葉片。 每到秋冬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